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反思能力是指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自身知识进行检验、分析、评价等。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数学思维与反思能力发展的良好时期,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不但可以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能力,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困境,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本文在探析学生反思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对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提出了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现状
初中的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深奥,部分学生可能无法很好的掌握其中数学知识的本质。拥有一个良好的反思能力会帮助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机械化教学模式已不满足教学发展的需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与优化,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越发被注重。可是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体系中,仍有大部分学校与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不合理的教学体制、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发展。许多学校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忽略了对学生反思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满堂灌”的教学手段虽然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在短时间内提升了学生的成绩,但是它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制约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许多学生在这种机械化记忆背诵的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等消极心理。初中数学知识本就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反思能力、逻辑思考能力,长此以往会打消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求知欲,对学生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教师忽略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对教材中的习题讲解,并布置课后练习作业加以巩固强化,所以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往往是利用一些解题技巧、解题套路去给学生进行习题讲解,知识传授,这种教学手段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方法的养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培养反思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可是部分老师忽略了挖掘学生潜能的重要性,没有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们也不懂得自觉培养自身的反思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对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根据所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增强学生反思能力
数学情境可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数学情境,并根据学生实际的数学能力与认知水平,提出相应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范围结合起来,思考所设定的情境可以从哪方面入手,并将生活化案例与之结合。,给学生呈现一个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相融合的知识架构体系,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的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自觉探究能力。
在湘教版的数学教材中,七年级第一章的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是初中数学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教学部分,学好有理数的运算有助于为后面的代数式运算、方程、函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学习有理数运算时,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情境:在一场篮球竞赛中,将进球数作为正数,失球数作为负数,进球数与失球数的和我净胜球数,其中一队如果进四个球,失两个球,记为4+(-2),另一队如果进球数与失球数都为三个,记为3+(-3),这里便运用到了正负数的加法运算。
这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两数异号相加时,可以比作两人在比赛,正能量的符号为正,负能量的符号为负,谁拥有的力量大谁就获胜。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两人的正负力量可以相互抵消,彼此消耗,比赛结束后记录获胜方剩余的能量。这样的情境设定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异号相加时,掌握大绝对值减去小绝对值的计算方法。创设打篮球比赛情境,引用正负能量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异号运算的实质,增强反思能力。
(二)实践活动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启发学生反思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合作学习实现有效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不能靠记忆背诵和机械化的模仿,应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采用实践活动与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自觉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当中。
在对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的矩形进行学习时,首先教师要提醒学生从刚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入手,使学生能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摄取新知识,进而顺利的过渡到对矩形的认识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工具向学生演示“平行四边形如何改变能够得到矩形,”在学生进行观察后,举行剪纸实践活动 ,学生们动手操作可以增强对矩形边角的概念认识。然后,让学生们依次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矩形物体,根据学生们的认知范围,他们所举的例子可能大多数都是教室、操场、家里的矩形图形,教师这时可以依托多媒体资源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博物馆建筑物的图片,使同学们体会到图形之美,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学生充分了解了矩形的概念性质之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如何识别矩形?”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边、角、对角线进行思考,启发学生的反思能力,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讨沟通,得出规律,最终由老师利用动画效果或教学工具进行演示,公布正确答案。
(三)预习与提问相结合,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课前预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环节,它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本中了解了大致知识框架内容后,提出相对应的数学问题,并不是粗略的阅读教材内容。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督促学生及时进行课前预习,并相应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顾知识中包含的难点重点和重要公式定理,结合课后例题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探索,在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中,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反思习惯,提升思考能力。
在对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进行学习时,教师督促学生进行预习后,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问:“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示形式是什么?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时回顾自己所预习的内容,加深印象。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要合理插入一些可以引起学生反思的问题如:“二次项系数为1和不为1时,解法有什么不同,这两种情况下可以运用什么方法解方程?”,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深度反思问题。在这种预习和提问相结合的手段下,学生不仅能够对自我预习情况有一个了解,还能够活跃大脑,养成对数学知识不断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
结语: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利于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对以后的学习发展有着莫大的帮助。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实践活动、课前预习、创设情境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深度思考中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参考文献:
[1]项小红.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研究[J].学周刊,2020(08):45-46.
[2]李岩.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34.
作者信息:曾双龙,男,汉族,湖南省邵东市,本科,单位名称:湖南邵东市团山镇团山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