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感教育作为乡村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而学校的艺术美感教育又是实施美感教育的主要途径,尤其是针对乡村儿童,需要切实加大乡村儿童的艺术美感教育普及工作的开展,因此,本文从乡村儿童的艺术美感教育普及的重要性,对乡村儿童的艺术美感教育普及的困境和对策进行了探究,以达到促进乡村儿童的艺术美感教育普及的目的。
【关键词】乡村儿童;艺术美感教育;普及;重要性
乡村儿童美感教育工作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经济、设备、场地、师资等,使得乡村学校的美育体系较为缺乏,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由于受到思想认知、师资力量和硬件设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美感教育难以有效地落实。因此,在这样的现状下,基于艺术的视角,发挥艺术美感教育的作用,加大艺术美感教育的普及力度,对于乡村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美育的内涵
美育的全程是美感教育或者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第一种教育,属于全面发展教育中的核心内容。通过美育的实施,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心灵美与行为美,而且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美育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在提高学生思想的同时促进学生道德情操的发展,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体育运动质量的提升,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热爱运动的同时创造性的劳动。因此,美育的核心任务就在于强化学生的现实美、艺术美的能力,带领学生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美,感受社会美带来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艺术美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在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欣赏中,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增强学生对美和艺术的爱好。
1.1促进乡村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美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基于艺术的视角强化美感教育的实施和普及,对于美感教育成效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促进乡村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乡村儿童正处于个性塑造初期,在“美”的认知方面较为敏感,基于艺术的视角,强化美感教育的实施和普及,不仅有助于乡村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能促进思政教育的实施,尤其是能将乡村地区的自然美感教育与艺术美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乡村儿童审美需求,切实发挥艺术美感教育的作用,引导乡村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乡村儿童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而这主要得益于艺术美感教育能更好地将艺术与美育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学校开设的艺术课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开展的各种艺术活动,帮助和引导乡村儿童接受艺术美感教育的熏陶。
1.2促进乡村儿童综合素养的提升
艺术美感教育是以艺术教育为载体,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加强对美感教育的渗透,能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而素质教育的根本性目标就在于促进乡村儿童综合素养的提升,培养乡村儿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艺术美感教育的普及,使得乡村儿童审美感受能力与审美表达能力提升,有助于乡村儿童树立更加自信而又完整的人格,进而能有效地推动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能促进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因为美育作为乡村儿童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所以需要基于艺术的视角,切实加大艺术美感教育的推广,最终使得乡村儿童的视觉与情感审美能力在艺术教育的环境下得到熏陶和发展,实现乡村儿童综合素养提升的目的[1]。
2.城市与乡村儿童关于美育普及的差异与乡村儿童美育普及的困难
第一,一些乡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目前在美感教育方面较为缺乏,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仅课程缺失,专业教师缺失,而且教育资源较为缺失,对教育公平带来了影响。尤其是一些乡村地区,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资源较为匮乏,使得艺术课程难以开设齐全,艺术教师的能力有效,在这样的困境下,极大地影响艺术美感教育的普及。
第二,城市在美育普及方面有着较多的优势,不仅美育的内容较多,而且美育的形式较为丰富。比如,不仅在不同的课堂中可以渗透,而且还可以开设专业的美育课程。而乡村儿童美育方面,更多是的只是在课堂中渗透,而且教师渗透的方式和内容有限,使得城市与乡村儿童在美育普及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而言,在城市学校,不仅在牛年义乌教育阶段开设了书法合唱课,而且各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打造特色教育,比如陶艺教育、传统文化主题教育、葫芦丝进课堂、京剧进校园、机器人进校园、电脑绘画等等,而乡村学校要满足这些存在很大的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在造血弥补美育差距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尤其是在线课堂支援较少,而美育又是乡村学校的短板所在,相比硬件,软件的差距要其实更大,包括师资素质、教育理念、教学水平等。而相较于软硬件的差距,由于教育理念方面存在的差距,更是值得我们所担心的。当前,在城区学校,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乡村学校,家长对艺术课的关注较少,更多追求的是学生成绩。
第三,办学条件有限,家长认知不足。乡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条件有限,教学设施简陋,缺乏完善的美育体系,加上一些乡村家长思想较为封闭,观念较为成就,加上文化素质有限,知识面不足,不仅对学生的美感教育较为缺失,而且应试心理较为严重,艺术教育往往被忽视,认为艺术教育与学生无关系,对学校开展的各种艺术活动不支持,学生布置的很多艺术实践活动,由于缺乏家长的支持而难以完成[2]。
3.乡村儿童艺术美感教育普及的相关对策
为促进乡村儿童艺术美感教育普及,结合其重要性和不足,笔者认为,需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切实加强艺术教育模式的创新,切实注重艺术美感教育的实施。而要做好这项工作,由于具有较强的艰巨性,首先要取得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支持,再就是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使得各方对艺术教育的认知度得到提升,尤其是要意识到审美作为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切实注重现有艺术课程体系的完善,紧密结合乡村学校的实际,加强对基础硬件设施的投入和改进,尤其的要从内心上意识到其重要性,并在乡村学校艺术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最后,就是要切实注重艺术教育资源的创新和发展,切实采用慕课、微课、翻转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强化艺术教育,并且要在教育资源方面邀请艺术团体、社团等,参与本地的艺术资源建设之中,以不断完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才能确保所实施的艺术教育有助于美感教育的实施,同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符的艺术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艺术美感教育的普及。比如,笔者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目前在漭水镇、柯街镇、卡斯镇、勐统镇、温泉镇、大田坝镇、鸡飞乡、翁堵镇、更戛乡、湾甸傣族乡、珠街彝族乡、苟街彝族苗族乡,针对3-8年级学生,开设了以“是光”为主题的美育活动,“是光”主要是给3-8年的乡村老师,发放有关诗歌课程,让老师带着学生去学习诗歌,让学生在诗歌的熏陶和浸润下,弥补乡村儿童在美育方面的缺失。
第二,切实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大对艺术教师的专业技术培训,也就是要切实做到赋能乡村教师,所有课程的设置都要契合乡村实际,又要有助于教师能力的提升,着力推动教育公平,尤其是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着力提升师资水平,并以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课程为载体,切实注重美感教育的实施,最终不断提升艺术美感教育的普及力度和实施成效[3]。
4.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儿童艺术美感教育的核心是美育,艺术教育是载体,乡村儿童是教育对象,初心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是普及艺术美术教育的初心和重要作用的彰显,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才能不愧于时代、国家、人民和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苏鎏一.教育振兴背景下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路径优化研究[J].汉字文化,2020(08):185-186.
[2]黄旭芳,杨翠丽.浅析乡村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J].农家参谋,2020(05):297-298.
[3]兰会.谈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才智,2020(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