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教育学生,用爱感化学生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 杨永焕
[导读] 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认真完成教学工作
        【摘要】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认真完成教学工作,用心教育学生,而且还要用爱感化学生,切实加强学生的关爱,尤其是对学生的关爱教育也要加强对其的重视,通过用心教育与关爱教育的高效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本文结合小学教育实践,将用心教育与关爱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加强学生关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用心教育;关爱教育;关爱教育
        小学生年龄小,教师需要切实注重用心教育的实施,发挥用心教育、关爱教育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关爱,达到感化学生的目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1.以用心教育为起点,为关爱教育奠定基础
        小学用心教育与关爱教育的融合,是以关爱教育的视角来帮助学生成长。在小学教学中,要结合教育的特点,既要加强文化知识教育,又要将用心教育作为知识教育的起点。小在知识教育中将关爱教育作为一个主要的切入点来实施,将关爱教育与用心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真实、真话、抒真情的语言,提出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观点,生动简练的语言,可以引导学生在要感受教育的意义,做好各项学习任务,感受学习的艰辛和不易,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比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帮助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从心灵上加强对其的呵护和关爱。
        小学用心教育与关爱教育的融合,既要注重教学工作的开展,更不能忽视学生的关爱教育,在每堂课开展之前,都要进行科学引导,端正学生的心态。而在教学中,则需要将学习与用心教育、关爱教育融合的基础上,切实强化学生的关爱教育。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保持平和的心态,既要有规律地作息,又要有节制的玩乐,尤其是一些后进生,需要在情感、生活、学业上加强对其的支持,针对明显的情绪问题和沉迷手机、行为偏激的学生,需要进行干预性的关爱辅导和教育,注重行为矫治,更好地帮助其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之中。最后再回到课堂,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中得到了哪些体会,能促进知识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优化,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用心教育、关爱教育,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升[1]。
        比如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这些人物的事迹,再从身边发现这样的人物,通过人物的模范作用促进达到感化学生的目的。
2.以家庭教育为核心,促进关爱教育的实施
        近年来,学生的学业压力和负担较大,使得家庭教育的作用进一步体现出来,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目前在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有的家庭在教育能力上较差。比如,有的家庭的学习环境不好,没有营造合理的学习环境,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增加了家庭负担,容易激发亲子矛盾。家长教育中,家长扮演教师角色,成为学生的直接教育者与陪伴者,家长投入大量的时间、情感和精力,与教师一道做好家庭工作。

但是家长在对学生进行自制力、时间规划、自我管理、品格教育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当,就会增加家长的关爱负担,进而产生焦虑情绪,容易激发亲子矛盾,僵化亲子关系。因此,需要在小学教育中,切实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家庭关爱来优化关爱教育的内涵,尤其是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要求家长要尽到家庭教师的义务,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上课,按时完成提交在线作业。而且家长要负责对学生的检查,结合教师的要求,对孩子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检查。而教师则需要通过家长的反馈,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点拨,掌握学生的关爱状态、学习状态,针对性地优化和完善,促进家庭教育成效的提升,发挥家庭教育关爱教育中的作用,进而更好地强化用心教育与关爱教育的融合。潜移默化地进行关爱教育和用心教育,同时也能引发家长的反思,教育孩子如何参与到学习之中,具有引人深思的效果[2]。
        比如针对有的学生家庭不和谐,学生的心灵经常受到伤害,就需要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加大对此类问题的重视,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前提,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保护。
3.以关爱教育为契机,促进感化教育的实施
        为了充分利用课堂实施用心教育与感化教育的融合,我们在注重上述教学工作开展的同时,还要基于不同的视角,着力实现小学教育的升华和完善。具体思路就是在教学中结合所学的内容和实际变化,将用心教育、感化教育、家庭教育等进行有机地结合,以不断丰富教育的内涵。第一,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实施用心教育与感化教育的融合,这就需要始终以家庭教育为核心,切实发挥家校共育的优势,切实注重家校合育工作的开展,以家庭教育为载体,切实强化用心教育的实施,以家庭教育为主体,切实强化感化教育的实施,以家庭教育为导向,切实强化感化教育的实施。第二,充分利用用心教育促进融合教育成效的提升,具体的就是需要我们在教学切实发挥用心教育的优势,以推动融合教育的实施,借助用心教育的特点,强化融合教育的成效,提升用心教育的力度,优化融合教育的成效,彰显用心教育人文性,强化学生关爱的关怀。第三,充分利用感化教育促进融合教育成效的提升,始终以感化教育为契机,着力体现教育职能,以感化教育为驱动,切实提升教育能效,以感化教育为核心,发挥教育的人文性,以感化教育为内容,丰富教育的生命性。第四切实注重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引导家长采用榜样引导、暗示提醒、环境熏陶、善用激励、家庭会议、合作互助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掌握学生的关爱想法,促进亲子关系的改善。在环境营造方面,要提升其舒适性和温馨感,配备齐全网课所需的家庭物质环境,保持良好的精神环境要求家庭生活充满乐趣、温暖和安静,家长成为孩子学习的陪伴者[3]。
4.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需要紧密结合实际特点,切实加强对学情的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着力实现用心教育、关爱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融合和渗透,更好地促进感化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蔡春娟.许衡的小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5(04):98-107.
[2]张付玲,张付杰.小学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问题分析和策略优化[J].中外企业家,2020(18):203.
[3]张顺朝.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J].才智,2020(17):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