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 “旅游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张小辉
[导读] “旅游美学”的教学根本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的各种形态,并以合理的方式将美的概念与感受进行传播
        摘要:“旅游美学”的教学根本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的各种形态,并以合理的方式将美的概念与感受进行传播。基于此, 学校应依托于市场实质性需求,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结合“旅游美学”课程特征,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手段。从而全面 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等。
关键词:创新能力;旅游美学课程;教学改革
        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的新学科,旅游美学课程是旅游学 与美学相结合的特殊课程分支。旅游美学课程具有一定的交叉 性与多边缘性,与地理学、景观学、审美心理学等密切相关。 因此,学校在设立学科及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具有一 定的创新意识,能结合学科特征对教学模式等进行深化改革。
        一、“旅游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旅游美学”课程是以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 鉴赏能力、发现美、感受美、传播美等能力为目标,设置相应 的教学内容的。在对该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完善的过 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应的创新原则。即,在对教学资源进行整 合的过程中,应能秉承核心理论与专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强 调教学的实用性、创新性。同时,在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 养时,可遵循教学做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一体化教学,全面提 升提升他们的专业核心素养。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背景下,针对“旅游美学”课程教 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1、依托于市场实质性需求,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践行育人行为的过程中,既要确保学生在专业学科有所建 树,还应培养他们能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复合性人才。 基于当下市场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标准,学校应能针对“旅 游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梳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学校整个育人规划导向下,相关人员应将这种理念直接作用 在授课教师上。基于此,确保教师在实际开展“旅游美学”教 学活动过程中,能将创新能力培养这一教学理念,始终贯穿到 专业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能结合教学内 容特色,加大实训课程的比重。即教师能引导学生走出教室, 真正融入到真实的景观当中,使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对旅游美 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与领会。同时,在对学生学 习效果进行测评的过程中,教师应对考核形式进行自主创新。 如可适当加大学生对美学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中展现的创新能 力的评价力度。这样,学生基于科学、合理化的引导与强化训练, 使他们可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并将意识作用在具体的学习行为 上,令其形成强有力的内在驱动力,促使其创新能力、专业鉴 赏能力获得大幅提升。


        同时,学校应结合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标准,对教师 的旅游美学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强化,为学生营造良 好的艺术熏陶氛围。例如,学校以公费培训、教师自筹相结合 的形式,引导教师积极的参与到旅游美学相关的学术研究课题 中。教师通过与更专业的专家进行学习与交流,同时切身融入到旅游美学学术研究中,使他们的教学能力、旅游美学修养等 获得提升。同时,教师需更多的走进景观、融入企业,在对专 业进行全面深研与实践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 力。这样,在授课教师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大力提升教学能力、 实践能力、美学修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提升其专业技能等。在此背景下,学校可引进先进的教学软件, 以模拟景区景点的形式,将实训课程融入到旅游美学课堂上, 学生可结合不同类型的景观对旅游美学进行分析与掌握。这样, 借助于前沿技术等,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结合“旅游美学”课程特征,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手段。教师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旅游美学”课程教学模式 进行革新的过程中,应能对教学手段进行合理化创新。新时代 背景下,教师应科学的将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融入到旅游 美学课堂上,将技术与教学进行巧妙融合,从而构建多样化的 教学手段。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选择更具 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方式,在不断丰富学生知识层次、能 力结构的基础上,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基于此,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旅游知识与美学发展规律的过程中, 就可利用讲授法与启发法向学生展开教学活动。这样,利于学 生更系统的了解旅游美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教师在对学 生的知识层次进行拓展的过程中,可通过网络平台收集更多与 旅游美学课程相关的文献、景观建成与赏析资料等,以案例结合、 视频课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大量、复杂的专业知识进 行深入的了解与学习,令他们能掌握更丰富的专业知识,不断 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针对“旅游美学”专业的学习者未来的普遍求职意向, 应能令其充分发挥审美能力与传播美的能力。学校无论是培养 导游领域的人才,还是景区助理管理员,都需结合“旅游美学” 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有效培养。因此,学校应基于 创新能力培养的“旅游美学”课程,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 张野 , 滕亚秋 . 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过程性评价改革 探索——以《旅游美学》课程为例 [J]. 戏剧之家 ,2018(20):154- 155+169.
        [2] 陈胜科 .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视角的“旅游美学”课程教 学初探 [J]. 文教资料 ,2018(09):118-119.
        [3] 李学梅 , 李有才 . 高校旅游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 科 教文汇 ( 下旬刊 ),2016(09):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