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杨佛永
[导读] 本论文通过分析创造性思维培养与数学核心素养存在的联系,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摘要:本论文通过分析创造性思维培养与数学核心素养存在的联系,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梳理。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体验,提出了几点关于创造性思维培养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 数学核心素养    创造性思维     教学活动     培养
        王尚志教授在《课标修订与数学核心素养在、课程变化、评价考试》谈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但如何在课堂上培养这一素养呢?我认为用创造性的思维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坚持以老师为主,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方式。然而,受传统教学方式和升学考试的影响,要本质性的改变其教学模式,还需教育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加强考试导向的引领作用,从而达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从教14年,对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以及未来志向等进行了访谈。结合学生实际及教学体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创造性思维培养方式的建议。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中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极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把握学生关注的问题,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问题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总结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喜悦。
【案例1】《幂》的教学设计片段:
        首先教师要通过较为有趣的数学问题为情景设计,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讲《幂》这节课前:
        1.老师先拿出一张白纸说:“同学们,请大家拿出这样的白纸(0.1mm),将他对折,同桌合作,一人折,一人拿刻度尺量出纸的厚度并做记录”很多同学一会儿就无法完成了。“大家想一想如果这张纸足够大,他对折30次有多厚?”学生不得其解。
2、播放“滚雪球”视频,学生惊讶!

        学习本节课后,我们就可以知道数学在“滚雪球”中起到的作用了?兴趣一上来什么事就好办了。主动学习积极,求知欲望高,学习的效率也将提高。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体现。
二、加强定义理解,夯实学生基础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概念,讲清楚概念构成的条件。概念中各条件需注意的联系与区别,然后要对引导学生对概念外延,在此基础上建立知识的结构联想。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才是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创造的基础。
【案例2】《变量与函数》的教学设计片段:
        在讲解变量、常量定义时,首先两个概念的内涵是变量与常量是相对的,外延是可以通过概念可以得到变量与常量之间存在的联系。在讲清概念后,有必要进一步落实起教学目标---学会用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为此紧靠概念我选择了一下教学方法,用实际例子让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
问题1、在卖橘子时,老板为什么总喜欢多挑一些橘子给顾客?
问题2、放学回家突然下雨,同学们为什么由行走变成了奔跑?
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讲解了变量的定义,还能够帮学生提前理解了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引用了社会学的观点,不但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和掌握,还对学生知识面推广、思维空间拓广、思维能力锻炼起到了很大帮助。
三、挖掘生活素材,关注学生知识建构
我常常问学生:你们喜欢吃别人咀嚼过一遍的东西吗?大家现在都有牙齿了,很多东西实际上不需要别人嚼碎了来喂你。但很多时候教师与学生都陷入这样的环境。从而失去了鉴赏知识、批判知识和发现知识的信心、勇气和资格。知识的创新必须要让学生来当一回“老师”
【案例3】《一次函数》的教学片段:
        在教中学数学中函数单调性的定义的教学时,首先从最简单的一次函数着手,给出函数的图像加以提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讨论函数的自变量(x)和函数值(y)之间的变化关系。

       

给出函数的图像(1)、(2)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图像和有关图像上各个点的变化情况。学生自然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到结论。当学生得出结论后,老师就把函数推广到较为复杂的函数图像如: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再让学生对这些函数的图像和结论进行分析和讨论,在他的指导下得到适合于任意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单调性这一结论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得到的,因此每一步推理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大脑一次或多次的思考。长期这样的自主思考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不但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而且还能够增加学生的记忆效果,也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充分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离不开独立思考,都要从独立思考开始,所以学习上的独立思考很关键。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不等于不需要老师,只是反对学生自己没有独立思考就去和老师、同学交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保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持续运作。练习是检验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重要手段,也是熟练运用解决相关问题方法、技能的重要过程。一节新课的开始,往往是通过习题来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案例4】《平方根》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从小学到现在我们都有学过哪几种运算?学生讨论,指名口答,教师板书:加、减、乘、除、乘方。
        师:每种运算都有各自的运算方法,你们还没忘记吧?指名回答我在黑板上写的计算题:(1)1+3=?3+6=?(2)4-3=?6-3=?(3)3×4=?(4)12÷4=?(5)32=?
        师:刚才同学们回忆起了5种运算。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运算进行分组,在进行比对,会发现什么?那么,我们该怎么分组呢?“这就像亲戚一样,关系较紧密的放一起”
        我们把这些运算进行整理比对,很快就可以找出他们的联系了。
        师:对加和减,乘和除进行对比,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引导得出逆运算的概念。
        师:那么乘方有逆运算吗?
        这一阶段突出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让一部分同学发表看法,再进行组内讨论。最后得出乘方的逆运算为开方。
        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并且通过学生自由讨论来让让学生进行了独立思考。
五、注重沟通理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选拔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还是成绩。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应该想一想成绩好与坏背后的原因,我觉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是原因之一。能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愿意学而且接受的也快。因此,要提质量,必先提兴趣。
        【案例5】《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片段:
        《用字母表示数》的引入:“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2只青蛙呢?”“2张嘴,4只眼睛8条腿”学生纷纷回答。“好,我们一起来!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3只呢?” “谁来?”不一会,学生们的情绪都高了,我先让学生说说这个结果怎么得来的,大部分学生都踊跃回答是青蛙的几倍几倍。“那么10只,100只呢、999只呢?”然后引导学生在本子上用表格表示,使它更加简洁、明了。“你们还会用更简单的方法吗”学生们想出了好多种方法:有的学生用一句话表示,有的学生用表格表示,甚至有的学生用字母表示。
        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手段。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中教师起到了引导和启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尚志    数学课标修订与数学核心素养、课程变化、评价考试
[2]马忠林    数学学习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3]赵继源    数学教育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钟启泉    新课程的概念与创造  高等教育出版社
[5]张奠宙 宋乃庆  数学教育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