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审题时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作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若将写作比作航海,那么审题便是航船上的灯塔。有效的审题能够传输给学生诸多的信息,包括写作的切入点、写作的要求、写作的内容等,甚至会给学生写作点拨,让学生能够有效领悟该题目的思想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必须带领学生找准作文审题的着力点,并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在有效审题的同时,有效写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审题;着眼点;启示
作文审题是打开作文写作的金钥匙,它将直接决定写作的方向以及文章的质量。倘若学生不能再写作时有效审题,极易“跑偏”道路,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为有效规避这一问题,提升学生的审题有效性。教师就要从以下角度入手:
一、小学语文作文审题的着眼点
1.审清题目基本范畴
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的作文训练要求都很简单明了,但是对于一些理解能力不高、注意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弄清楚这些作文训练题目仍然较为困难。部分学生很容易在审题的过程中“丢三落四”,从而导致立意错误。因此教师必须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培养学生仔细、严谨的学习品质。要让学生能够在审题的过程中明晰题目的基本范畴,实现信息的获取[1]。
如在就该题目“我爱妈妈”进行作文写作时,学生们在有效的身体过程中能够掌握题目的基本信息。包括围绕“爱”字,写的是“我的妈妈”,这样才找准了作文写作的着力点之一。
2.审清文章人称要求
在许多的作文题目中,大多数都会对学生的人称作出要求。有的题目相对隐晦,需要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加以挖掘,而有的题目则没有要求,需要学生自我界定。因此学生必须在身体的过程中申清文章中对人称的要求,根据人称的要求进行后续的写作活动。这里所说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或“她”。
如就题目“我爱我的老师”、“我们一家人”等,这些题目明确地告诉了学生,写作时要从第一人称出发;就题目“小红的妈妈是老师”、“他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等,很明显是第三人称;而就题目“我的同桌”、“我的好朋友”等,虽然这些题目都是以“我”出现,但实际上在写作时使用的一般是第三人称。只有对这些人称要求在审题的过程中进行精细的把握,学生才能够确保后续的写作活动顺利进行。
3.审清文章题材范围
题材是文章的表现形式,也对学生的写作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学生最常采用的题材包括记叙文、散文以及诗歌等,其中记叙文、散文是考察的重点。一般学生在写作时题目都会对学生的写作题材有一定的概括,但面对一些题材不明确的题目,则需要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够得出题材的选择范围[1]。因此学生在审题时要边审题边勾画,将题目的题材范围进行剖析。
如就题目“记一件有趣的事”、“我最难忘的事”等,这个题目很明显就是让学生书写记叙文,即使在审题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体裁要求,学生也能够通过审题获取对应的信息;再如就题目“我的家乡”、“北京一日游”等,这些文章则若没有明确的体裁要求,则可设定为写景、邮寄记叙文、散文等。
4.审清题目写作题眼
一些作文中往往会在题目上给学生关键的信息,这些信息揭示着文章题目的根本思想意义,被称作“题眼”。教师应当在开展审题教学时引导学生找准“题眼”,能够具备“找”的意识,并且能够成功挖掘“题眼”。
找准“题眼”,需要学生做好两个工作:首先学生必须反复阅读题目,要确保在审题的过程中题目阅读至少三遍以上。第一次阅读时要初步了解什么是体验,第二遍则要确认体验,而第三部则要对题眼进行核实。其次要分析题目,在经常性的审题中学生能够有这样的意识。即题目中有修饰词,那么修饰词就是题眼;题目中是一个句子,那么句子的后半段一般是题眼。
如“我的爸爸是警察”这一题目中,“警察”是“题眼”;如“那朵花伤心了”这一题目中,“伤心”是“题眼”。
二、引导学生掌握常用审题方法
在明确审题的着眼点之后,教师要在开展协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审题方法,实现“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审题,自觉在写作过程中找准写作的着力点。常用的审题方法包括以下三点:
1.阅读法
审题的关键在于阅读,即通过阅读活动对题目又一个明确的、全面的、深入的认识。阅读并不是单纯的看一遍就完成了,它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要了解题目的表面信息,又要了解题目的内部蕴藏含义。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笔来勾勒出关键点,包括上述提出的写作内容、人称、体裁、题眼等[2]。倘若始终没有获得如上信息,就代表学生审题不到位,需要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活动。当然,学生必须养成阅读审题的好习惯,一般小学阶段的题目相对简单,学生阅读3-5遍,自然而然能够获取对应的信息,实现“补审自明”
2.审题立意法
审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确定题目,勾勒写作框架,找准写作的切入点。因此教师要在审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审题活动进行对应的立意,在找准关键点的同时列出有关的题目。这样学生在根据审题反复对照自己所列出来的题目,才能够选择出最优秀的题目,进而在有效审题的基础上有效立意,有效立意的基础上有效写作,实现协作活动的环环相扣。
如就题目“我和___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我立意;有的学生会写我与人的故事,包括老师、朋友、亲人、古今名人等。有的学生则会写物品的故事,如书籍、钢笔、电脑等;还有的学生会写动物,如仓鼠、小猫、小狗等。在审题中学生的思维无限发散,确定各种立意,很快就能够着笔基于真情实感写出一篇记叙文。
3.抠字眼法
面对一些难度较大、较为晦涩的作文题目时,教师要采用抠字眼的方式来带领学生进行审题。通过抠字眼,学生们能够对题目进行正确的把握,也能够找准“题眼”,洞察这些晦涩作文题目背后的内容,从而正确审题。
如就“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些做题目,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就题目进行分析,吃水与挖井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带领学生分析不忘的原因,进而理解为“赤水要记住挖井人”,这时学生自然会找准“感恩”这一切入点,在抠字眼中有效审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认识到作文审题的重要性。将作文审题纳入到作文教学之中,在教学实践中传递给学生审题方法,深化学生的作文审题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效审题,写作活动才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梁少兰.瞄准靶心,命中十环——谈小学生作文审题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师),2020(07):39-39.
[2]徐殿东.第一讲,审题——走向成功的第一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01):13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