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艺术特色,推动教育改革 ——长春艺术实验中学综合学科建设情况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张可
[导读] 长春艺术实验中学建校于1963年,前身是长春市第44中学
        长春艺术实验中学建校于1963年,前身是长春市第44中学。在56年的办学历程中,“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始终贯穿在几代长艺人的办学理念中。学校秉承“修身、砺志、求真、尚美”的校训,以“全面发展,艺术见长”作为育人目标,致力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艺术志趣的培养。
        目前我校已经成为吉林省培养艺术类学生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特色学校。
        现将我校综合学科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程设置全面,实施效果明显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市等其他相关文件精神,我校十分注重校内综合学科的建设发展,现学校开设的综合学科课程有:艺术类(美术、音乐)、健康类(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类(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技术类(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四大类别,共八门课程。
        基于我校办学特色和生源情况,确立了以美术、音乐为两大重点学科,着重建设、优先发展;以体育为基础学科,功在日常,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同时,将综合实践活动、德育、心理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
(一)美术学科
        我校美术学科课程在完成国家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基础上,以培养学生顺利通过高考美术类专业考试为教学目标,现主要开设素描、色彩、速写三门课程
(二)音乐学科
        我校的音乐类课程分为声乐、器乐、视唱练耳、基本乐理、舞蹈等,课堂形式小课与大课相结合。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发掘和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通过悉心培养,每年都有学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东北师大、苏州大学等全国知名音乐学府及综合类重点大学,让怀揣艺术梦想的莘莘学子圆大学之梦。
(三)体育与健康学科
        我校现全年段均按国家要求开设体育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田径、健美操、篮球、足球等,除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学时以外,每年秋季组织学校运动会比赛,通过比赛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凝聚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强健学生体魄。
(四)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注日益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为学校德育、学生发展的重要工作。我校在高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学生入学之初,教学围绕着“生涯规划教育”的主线展开,并积极推广个体咨询,同时对入校生进行心理测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五)德育课程
        学校在设计、规划德育课程时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确立了“文化积淀、自主发展、健康成长”的德育课程总体目标。秉持整体性、创造性、适应性、校本性、操作性五大原则设置了三类课程:即国家规定的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型课程。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按照《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相关要求,成立了课程领导小组,构建课程体系,研究激励机制,组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团队,培养吸纳青年教师不断加入到团队中,丰富课程内容。
        现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实施,以研究性学习和生涯规划教育中涉及的研学旅行方案设计、职业访谈、职业体验等为主要内容。
(七)信息技术
        依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根据我校校情,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是全体高中学生共同学习的基础内容,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依据学生的兴趣和潜能,鼓励学生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八)通用技术课程
        通用技术学科课程在我校高二年级开设,实践类课程我们邀请通用技术课程基地教师到我校授课,理论类课程由我校专职教师进行授课。

课程在高二年级的上下学期分别集中开展。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优势学科发展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
    我校高度重视重视综合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成立了促进教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指导。确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党总支副书记、校教科研室主任为具体负责人,各中层领导为分管负责人;以我校教科研室为具体负责部门、各行政处室为分管部门、各学科教研组为具体实施部门、每位教师为实际参与者的工作网络。
(二)团队建设,和谐共赢
        我校施行学科教研组集体教学研讨活动制度。在集体备课研修活动中,教研组长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能够把常规做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既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重在执行落在实处,很好地发挥了各学科教研组的龙头作用。
        目前,集全体教师智慧编纂了多部校本教材,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师编写了《素描》《视觉艺术鉴赏》《视唱练耳》《乐理》《钢琴》《声乐》等与专业课程、特色课程相配套的校本教材,目前已经在学生中推广使用,成为教学有效的辅助手段。《音乐常识》《名曲欣赏》《速写》等教材的编写正在最后编撰整理。
        在教育科研方面,我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将每一个课题作为一个单元,参与该课题研究的教师为同一科研课题小组成员,以此将教师分为若干科研课题小组,同组教师基于课题研究和推进开展同伴互助式研修活动。
        由此,我校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师徒组等各层级形成网络式团队,分层分级交互开展教育教学以及研修活动。以此实现一起提高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教师发展,初见成效
        现我校在编教职工总数为76人,其中在编的综合学科专兼职教师共25人(美术6人、音乐7人、心理3人、综合实践活动4人、体育2人、信息技术2人、通用技术1人),占在编教职工总数的32.89%。
        我校的于晓东老师、郭建英老师又分别被认定为新一届长春市中学美术、长春市中学音乐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校的音乐学科、美术学科均被认定为长春市百个优秀学科团队。
三、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为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我校在美术学科教学方面实施了分科教学、教师走班的改革尝试。通过教学改革,在去年的美术高考联考中,我校有8名学生进入省前百名,成绩为我校近年来最优。
四、抓住新高考改革契机,促进学科融合
        新高考改革,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以新高考改革为契机,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德育、信息技术等学科,构建我校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基于成功经验,我校将继续做好音乐、美术优势学科名师交流研讨活动和美术专业校际模拟联考活动、继续发挥中学美术、中学音乐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继续推动名师工程,继续强化美术、音乐优势学科建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