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识在高中稳态调节中的衔接应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张义忠
[导读] 新课标下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和初中生物教材内容,由于课程标准要求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脱节”现象
        新课标下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和初中生物教材内容,由于课程标准要求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脱节”现象。初中生物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对学生的要求是获取进一步学习生物基础知识的技能,知道生物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应用。而高中生物对核心概念叙述严谨,比较突出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掌握,并且还涉及相关的计算,题目类型多,难度加深。疏通初高中生物教材内容之间的障碍,为初高中生物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架起一道衔接的桥梁,十分的必要。为此,笔者对必修3模块内容与初中生物教材相应内容,进行分析,为中学一线生物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更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等提供参考。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的衔接
        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生物的学习都是以学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为主,学习的内容都与生活、生产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中生物课程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然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增强,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在课程理念上初高中生物课程都遵从①提高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②面向全体学生,③倡导研究性学习等相同的理念。高中生物课程增加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以体现高中生物的特点和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充分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还要求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学习生物并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由此可见,高中生物的学习是初中所学知识的延伸。
二、课程内容的衔接及部分教材内容的处理意见
        对比初中生物对生命活动的调节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和活动建议与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和活动建议,发现初中生物更侧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概念的理解,而高中生物更侧重对知识的深入研究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及基本技能的熟练。
        (1)神经调节部分
        初中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三节用两节的内容学习神经系统。

教材先讲神经系统的组成,然后借助膝跳反射的例子让学生对反射有了形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简单介绍了反射弧的结构,并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课标中的要求是①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②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高中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在回顾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反射弧结构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了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内容相对较抽象和复杂,学生的学习有困难,而且初中内容反射弧的结构和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内容依然在高考题中呈现。
        因此在本部分知识讲授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必要时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再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如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在复习完初中内容后适当加入反射弧的效应器的结构和突触的种类等知识。
        (2)激素调节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简单介绍了人体激素的调节。首先介绍内分泌腺及激素,教材中介绍了内分泌腺的特点并列举了7种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并简单介绍了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功能及引起的疾病;最后介绍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以看足球比赛为例,提出人太多生命活动受神经、激素的共同调节。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三节,首先通过促胰液素的发现引起学习,并以图片的形式再次列举了人体的8种内分泌腺和其分泌的激素,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对初中内容的复习;接着通过两个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让学生熟悉激素调节的过程;最后总结激素调节的特点。
在此部分教学时,①促胰液素的发现在初高中教材中均有,但学生比较难理解,教材中仅以文字叙述形式展示,高中教师要讲解时建议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分析讨论,得出这不是神经调节;②对于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的学习,教师应从初中的知识入手,回忆这三种激素的作用及引起的疾病,如比较侏儒症和呆小症的病因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补充;③激素调节实例的教学中,分别从胰岛素及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入手,用流程图的形式直观展示给学生。
        (3)免疫调节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章内容中介绍了有关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知识。
在此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建议①免疫的防卫功能在初中教材中已经讲解,建议在课前教师列出复习提纲,让学生进行复习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②对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学习,建议以课本艾滋病的例子出发,结合教材中资料分析部分的曲线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后,得出体液免疫的过程。要注重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抗原传递、淋巴细胞的变化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