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联韵润童心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沈冬娥
[导读]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主要核心素养
        摘要: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主要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唐诗、宋词、元曲等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相似性,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民间宗教、名胜古迹、人生哲学、情感等方面。因此,楹联文学既是语文教学中传授传统文化的宝贵教育资源,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教育资源。楹联教学必须从语文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与创造、传播与文化理解四个方面,有机地渗透到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中去。
        关键词:楹联;教学;研究;小学;高年级
        引言:楹联传统文化,鉴于其语言凝练、内涵极为丰富,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欣赏。在语言课上,楹联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开放性的发展,培养健康的人格,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水平,使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和优秀的语言,在他们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楹联文化的种子,以优秀的继承性,在不断的汲取传统文化的同时,使民族文化得到加强。
        一、楹联的内涵
        楹联内容以文字和书法为支撑,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产品,包括纸写、木刻、石刻和竹刻。在楹联的发展过程中,大量的作品发表在其中并引述了数以万计的楹联。楹联被广泛使用,不仅在名宫、歌舞厅,而且在节日、仪式、祝贺、剧院和陵墓中都有使用。无论是在对事物的论述中,还是在对风景的抒情中,楹联都要求作者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和很强的写作能力,用几句话来说既有文字的,又有精神的,这就给了他们一种思想和艺术之美的观念。楹联作为我国传统文学的瑰宝,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人们的欣赏。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定位的佐剂和润滑剂,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非物质文化成分。
        二、浅谈楹联教学引进小学校园语文课堂可行性及策略
        楹联小而易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从挖掘楹联文化的内涵和思想入手,搞好教育,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这就是为什么在学校教育中,应从传播文化的教材和思想的切入点入手,积极开展学生的教育导向工作,关心学生的发展,同时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培养审美情趣。
        (1)楹联在日常教学中的整合
        有计划地融入楹联的文化内容,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也让他们保持新鲜感。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把楹联文化的内容融入学生中,从提高楹联文化入手,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实现楹联的传播文化。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与学生谈论楹联文化,或帮助他们掌握修辞方法和识别汉字。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同时,提高学习效果是可能的。然而,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对楹联文化的了解不够。因此,必须积极组织教师职前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保证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指导。
        (2)创建学校课程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语文课程要选择教学重点,发展文化楹联和学校课程,必须考虑当地的文化特点。比如,在教学中可以融入写作、欣赏等内容,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吸引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表达真情的习惯,所以楹联文化很受欢迎,语文教学也受到鼓励。首先,要明确认识楹联文化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特别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二要从突出楹联的文化教育功能入手,保证教育的相关性和合理性。如果学生被要求过多地对削减文化感兴趣,他们肯定会气馁,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育必须从突出楹联的文化教育功能入手,在保证活动内容有效性的同时,实现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楹联文化的种子这个教育目标。
        (3) 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指导
        一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培训机制。小学楹联文化教学的发展受教师水平的影响,教学效果不理想。关于师资短缺问题,必须从加强教师培训入手,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师资方面,学校领导很重视,不定期请专家来校开楹联知识讲座,同时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楹联教育教学技能,做好文化建设工作。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以便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考虑本地的情况。二是要改进教材内容,确保教学难度适应。在小学教育中,要从楹联文化的发展入手,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三、楹联走进小学语文高段课堂教学的思考
        (1)玩中学
        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孩子进入校园,他们直观地看到到处都是楹联的存在,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楹联艺术之美潜移默化的浸润与熏陶。像无意识一样,接受过楹联文化教育的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楹联教育。我们学校每个班级班联、走廊横幅、班级标语及黑板报专刊、每个学生的座右铭等,都以楹联为内容,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楹联文化氛围。
        (2)活动中学
        为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普及楹联知识,提高他们鉴赏楹联水平,学校开展了“楹联知识普及”系列活动,在活动中,特别注意楹联基础知识和创作技巧的训练。
        先让高年级学生们收集楹联,品读楹联,直观上感受楹联文化的美妙;紧接着,开展“楹联专题黑板报绘制”活动,让楹联之美走进教室,随时熏陶学生;随后开展“楹联软笔书写”活动,培养高年级学生欣赏、创作楹联的兴趣。随着春节的临近,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和全校教师创作楹联作品,以完成普及楹联知识最高层次即创作楹联的实践。经过几年的教研实践,发现我们学校高年级学生们对楹联的兴趣越来越高,有的学生出口成对,出口成诗,俨然一个小学者的样子,真是诗意联韵润童心。
(3)赛中学
        竞赛方法实际上是前两种方法的结合。但它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楹联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学校开展“说楹联故事比赛”活动,感受楹联背后的趣味;随后开展高年级学生“楹联基础知识竞赛“”活动,巩固积累的楹联知识;开展各主题的楹联创作比赛活动,逐步提高高年级学生鉴赏、创作楹联的水平。既然是比赛,就要有奖励。由学校向获奖者颁发奖品、证书,并在学生中做典型。奖品不一定是大奖,哪怕是一句话,一片掌声,效果都是显著的。楹联艺术之美肯定会随着这个奖励滋润学生好学的童心。
        四、学校楹联教育开展系列活动及取得的成果
        通过前期的研究,我们已初步形成一套有效开展楹联活动的可操作的做法;全校性尝试创作楹联并投稿,在22届合肥市迎新春征联活动中,我校六年级方凌洲同学获得佳作奖,第24届合肥市迎新春征联活动中,我校有四十余位师生积极投稿,其中,我校沈冬娥老师创作的楹联作品荣获佳作奖;初步形成了楹联论文《浅析鉴赏小语教材中的楹联》并发表在省级刊物《安徽教育科研》上;编写了我校楹联校本教材;我校张校长荣获“全国联教先进工作者”称号。
        
        结束语:我们的楹联教学不是为了培养楹联家。但未来学生中的楹联家肯定会从我们的楹联教学中受益。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楹联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他们的语言知识,培养他们对祖国祖传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用瑰丽的楹联浸润他们的童心,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让他们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范洪明,王鹤潼,张佳音.继承传统文化发展楹联教学的意义[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版)2019(10):103-104.
        [2]于彩霞,林明强,魏光德.楹联教学如何在小学开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中小学教研版)2019(25):135-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