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程》、《纲要》中提到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所谓游戏精神应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不是个别环节要有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将这种游戏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儿童应有自由游戏时间,这种游戏时间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所以有个词叫“教学活动游戏化”。一节课中某一环节就是游戏,或整节课本身就设计成游戏。集体活动不只是获得经验和能力的,也是充满愉悦感受的。因此,游戏的基本活动可以从这三个层面进行理解。
课程游戏化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改为游戏活动,而是在自由游戏保证的情况下,让游戏精神落实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如果幼儿在幼儿园中是被控制的,那么他就不可能是自由的、创造的。有人会问“自由自主的游戏需要纪律吗?”需要的。有纪律才会有自由,没有纪律是不会有自由的。纪律和自由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自由的孩子才会有好的习惯,没有好习惯的孩子经常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
当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真正确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没有充分地落实。这个课程实践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实践中。所以,我认为课程游戏化也是贯彻落实《指南》的途径。所以说,课程游戏化不是在《指南》和《纲要》之外另外给大家增加要求,它本身就是《指南》和《纲要》的精神本质之一。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应以《指南》作为总体背景,理解生活、游戏、活动、经验之间的关系。幼儿园课程要聚焦儿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调动,儿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儿童是主体就必须是积极的、主动的和创造的。课程要聚焦儿童的多感官参与,多样性的活动。关注幼儿园现实的条件和资源。课程资源具有区域化特点,要充分挖掘幼儿园周围的课程资源。浙江省安吉县做得很好,它的最大特点是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地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没有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孩子在教室拿着本子完成书本上的任务是不可能游戏化的。游戏化要求我们关注周围鲜活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在活动组织形式上要不断鼓励创新,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要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要真正以经验论水平,以过程论质量,以适宜性论效果,以生活性论专业。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要从实际出发,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方案出发,从生活出发,从改造出发,走向创新和发展。课程游戏化的最后结果是过程和习惯,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新经验,不只是文本。教师的专业化是确保课程游戏化顺利推进的关键。
教师的专业化是确保课程游戏化顺利推进的关键。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幼儿园课程要远离“小学化”,幼儿教师就必须专业化。课程游戏化是一个课程建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将起关键的作用。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也应该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这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我,改变自我,挑战自我。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是从幼儿的生活中提炼的,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园一日生活内容来安排课程游戏,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教育过程中要对课程游戏化和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深入探究,了解课程游戏化对教师专业具体要求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了解课程游戏化对教学的意义及在幼儿教学中突破与创新,以全面促进幼儿教学工作。
在游戏情景中融入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整个教育的关键所在。在进行游戏时,幼儿的兴趣总是很高,并且进行学习的注意力也十分集中,能够主动进行探索与联系,这些都能够体现出幼儿的良好学习品质。为此,如何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引入课程学习十分重要。由于幼儿年龄的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往往都是无意识的,并且也很?y长时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进一步强化资源与环境建设,并且思考如何使幼儿长时间都能处于一种兴奋的游戏状态,从而逐渐提升其对学习的兴趣。在这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将教学内容简单融入游戏之中,还能大大激发出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促使了自身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设计并引进丰富的游戏教学材料。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设计与思考,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制作材料,如彩带、绳子、小木棍、玻璃瓶、笔、纸及海绵块等,鼓励学生自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与创造,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大大提升其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对游戏结果的评价,进一步促进幼师专业成长。既然将课程游戏化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幼儿教师就应当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并且在记录游戏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分析,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幼儿教师在记录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成长,还能够进一步积累课程教学经验,大大地推动自身专业成长的步伐。此外,在对游戏教学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还能够对幼儿实际发展水平进行诊断,从而对教学工作进行进一步完善与改革。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教师要想更好地实现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目标,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全面掌握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及更多的科学知识,充分了解幼儿发展的心理特征,并且善于和幼儿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更加出色,最终实现专业成长的目标。?
儿童渴望运动、渴望游戏,运动和游戏是他们成长发展的需要,顺应幼儿需要,为他们成长提供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