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学生作业“时间量”意义不大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任海翠
[导读] 中小学生“减负”这个话题并不是现在才有的
        摘要:中小学生“减负”这个话题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1955年7月,教育部就发出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在接下来的六十余年当中,国家教育部(或国家教委)又先后5次出台报告、规定、意见、通知等,对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提出具体要求。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的,今后仍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将“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写入教育规划纲要中。2011年“减负”更是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关键词:作业;减负;改革;
        最近的一次 “减负令”是2013年教育部推出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该“规定”先后两次向公众征求意见,第二轮征求意见稿的第四条规定是针对小学生作业提出的,要求“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积极与家长、社会资源单位联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而第二轮征求意见稿对此做了调整,规定“减少作业。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要将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要积极与家长互动,指导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比第一次征求意见稿稍微有些“加负”,由原来的“不留作业”修订为“减少作业”,然而从教育部公布的意见结果来看,大家对“减少作业”依然并不买账,对阳光入学的支持率为95.7%,均衡编班的支持率为94.9%,“零起点”教学的支持率为93.5%,每天锻炼1小时的支持率为95.9%,一科一辅的支持率为95.5%,严禁违规补课的支持率为96.6%,严加督查的支持率为95.7%,唯独对于“减少作业”的规定,支持率仅为69.1%。大家提出的修改意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有的认为四至六年级1小时的作业量还是偏多,建议改为半小时;有的认为1小时的作业量不好控制,建议具体规定每门学科的作业量,或者由班主任老师统筹;有的认为三年级也应该布置少量作业。


        经过两轮的意见征求不难看出,公众对于“减负令”的最大争议来自对学生课外作业量的规定,可以说众口难调,有嫌作业量偏多的,也有嫌作业量偏少的,对此,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有其合理性,且是必然的,因为对于公众——无论其属于利益攸关的学生、学生家长,还是教师和社会教育热心人士,其站立的角度不同,所形成的认识存在偏差是可以理解的,要达成共识实在太难。假如抛却自我来相对理性来看待这个问题,以规定来要求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时间量”的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
        我们再回头来看各国对于学生家庭作业的规定。美国是家庭作业规定极不统一的国家,各州之间有差别,同一州中的不同学校也有差别,有的学校不布置家庭作业,有的学校以年级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也有像纽约州的一所特许小学以年级数字乘以10分钟为本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量”,还有像马塞诸塞州的梅森——莱思小学规定所有年级一律不能超过10分钟的家庭作业,马里兰州葛塞斯博格小学取消了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每晚读30分钟课外书。也有像欧洲的西班牙、土耳其等国家曾经禁止给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罗马尼亚则笼统规定小学生每天家庭必做作业不得超过1小时,初中生不得超过2小时,明令禁止把增加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并规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要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总体而言,欧美国家相对家庭作业负担较轻,而作业量偏大的国家大部分在亚洲,比方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可以说,对于家庭作业的“时间量”规定各种尝试都在发展中摸索进行,正如各种尝试规定无法分辨孰优孰劣一样,我们无法对究竟哪一种规定更加适合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推行形成统一和科学的共识,也正如我们自2013年来所进行的至今未落地的曾经做过“二次征求意见”的教育部“十条减负令”难以达成意见的一致性一样,意义不大,毕竟“时间量”并不是衡量作业负担的唯一正确标准,过于“大一统”的一刀切不可避免会伤及学校在学生学力准备与发展的自由裁量权,并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和全面性的发展。
        在学生“减负”的问题上,我们现在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是如何让老师们科学合理设置作业,包括作业设置要关照学生兴趣,实施分层作业,各学科做好整合协调,创新作业形式,指向学生能力培养等。家长则与老师协调配合,在学生家庭学习生活计划制定、作业习惯培养上履行监督与引导职责。限定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量”意义并不大,守住“卫生学”意义上的学生睡眠时间底线才是在家庭作业问题上学生减负的关键与根本性问题,也是全社会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 曹淑英.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01)
[2]优化作业设计,让数学活起来[J]. 周安勇.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8(12)
[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微[J]. 黄翠翠.  课程教育研究. 2018(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