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启蒙学习的时期,其教育质量越高,就越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积极影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下,德育教育成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教学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德育教育,且将激励策略应用于德育教育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德育学习,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本文将从激励策略出发,探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新课改理念深入人心,素质教育也成为教育教学中重要部分,新课标要求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因此,小学班主任在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同时也意识到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实施有效策略开展德育教育。班主任是小学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的主要人物,实施激励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促使班级管理制度全面增强,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1]。
1 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1.1 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教育
因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所以许多教师至今在教学中还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越来越低,只能作为一个课堂的被动者,教师过于强调和重视理论知识,很少开展实践教育,导致学生无法对德育教育的含义有真正的理解,德育知识学习流于形式。在校园内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德育知识,但是在校外,学生就会忘记所学的德育知识,进而就会出现重视理论,忽视实践教育的现象。
1.2 德育教育组织缺乏
目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存在,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教学机制,只靠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所以开展教学工作没有自主性,加上只有出现犯错误的学生才加以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一般不会组织相关的德育教育活动,由此可知,德育教育组织缺乏[2]。
2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方法
2.1 利用激励策略,增强师生互动
要想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前提是要增强师生互动,让班主任能够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践行生本理念,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立性,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适当渗透激励策略,用耐心平和的态度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针对性地指导表达的想法,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对相关的思想道德问题深入思考,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
例如,在学校校车接送过程中,看见学生按照前后顺序,有序上车,无插队的现象,班主任看到此现象可对学生提出表扬:“你们真的很棒,不用老师提醒就能够自觉排队,有序上车,令我很骄傲”。通过班主任口头的激励和表扬,学生就会觉得遵守规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他人也会充分认可自己遵守规则的行为。再者,在上下车排队的过程中,如果看到有主动维护的学生,班主任可对其说:“谢谢你能够主动维护上下车排队的情况,避免如插队等混乱情况的发生,为校车准时发车提供一定便利,所以你将会得到一束小红花的奖励” 。如此结合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不仅能够引导主动自觉遵守和维护规则,还能够拉近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在实践中践行德育教育知识。
2.2 利用激励策略,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传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是课堂灌输德育知识和课堂交流互动活动,很少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学生没有践行德育教育知识的空间,因而很难在学习德育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融合入好自身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发展方向,给德育教育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班主任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利用激励策略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与学校、学生家长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全面地激励学生。只有学校、班主任、家长三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才能够让学生对德育的真谛深入感悟,对德育知识有明确的认知,从而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对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引起重视,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其思想变得更加乐观和健康。
例如,小学班主任可结合学校的力量,多联系城市管理的环卫部门,组织环卫体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此活动期间,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对环卫工人的工作进行观察,了解其工作内容,帮助其清理打扫街道。与此同时,环卫工人看见学生在帮助打扫,会用激励的语言和行动告诉学生保护环境和尊重他人劳动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德育教育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此外,家长可用手机拍摄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过程,将其分享给班主任,班主任可将照片打印出来,并在班级墙上粘贴学生劳动的照片,让学生每天都能够看到照片,牢记在活动中的每时每刻,提高德育教育教学的效果。
2.3 利用激励策略,树立德育榜样
从古至今,榜样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树立德育榜样能够提高德育教学效果。因此,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小学班主任要树立德育榜样,有效运用激励策略。在此过程中榜样的力量能够号召和激励学生,如给学生讲述各种榜样事件能够促进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而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沟通最多的教师,因而会成为尊敬和模仿的主要对象,尤其是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心理,会用模仿表达对班主任的喜爱和崇拜,所以班主任要起到带头作用,给学生传递开朗、乐观、宽容等品德,充当学生优秀的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班主任的品德,受到道德思维的熏陶。在班主任的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下,学生的思维道德素养必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与此同时,班主任可将生活中的许多榜样事件讲述给学生听,让学生争相模仿,以此为榜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班主任生病仍然坚持开展班会活动。在班会开展的过程中,学生看到班主任带病工作,还组织、策划以及执行班会的各个环节,对各个会场进行布置,不仅很感动,还会被把班主任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折服,那么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也会不自觉地想到班主任对待工作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就会对班主任进行模仿。如此一旦学生遇到挫折,就主动克服和面对,而不是逃避。经过班会之后,班主任发现以前认为体育运动非常辛苦的学生现在变得积极参与,不喊苦也不喊累,具有很大的变化,且体育教师也觉得学生们都有较大的改变,如体育意志力变得更加顽强,布置的体育训练任务也能够积极完成。因此,待下一次开展班会活动时,班主任可将之前有所改变的学生作为班级的榜样,并分享其作为榜样的故事,以此激励班级学生,让其有更多学习德育知识的动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高,能够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班主任要在德育教育之中渗透激励策略,增强师生互动,创新德育实践活动,积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榜样,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提高德育教学效率,提升德育激励策略的完善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柳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18,18(03):195-196.
[2]黄法平.关于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好家长,2018,29(67):12-13
[3]姜旭.探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华辞赋,2019, 000(002):P.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