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是学生们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内,班主任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科知识能力的培养,更要做好班集体的管理工作,督促学生们规范自身行为和习惯。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将从民主管理、营造班风、改善沟通、联合家长四个方面论述如何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沟通
小学是学生们系统化学习的起步阶段,由于他们身心尚不成熟,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因此需要班主任展开成熟有效的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们进行沟通和引导,使其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三观,完成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本文将结合实例,以管理、班风、沟通和联系家长为切入要素,简要论述小学班级管理的相关策略。
一、展开民主管理,提倡共同决策
在以往的小学班级管理中,一般会以教师为主,采用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由班主任自行制定班级管理规定。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对于班级建设往往没有足够参与感,对集体也容易产生割裂感,最终导致管理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应当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开展民主管理模式,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管理,使其产生民主意识,比如在制定班规时,班主任应当与学生们一起协商约定,在行使班规的奖罚制度时,又应该当学生担当监督角色,让学生在班级建设、班级管理中有足够的参与感,使其萌发集体意识,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同时在班干部与学习组长选拔时,也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们的意愿,采用民主投票的形式,选出属于学生和班集体需要的成员。
例如,在一次班干部轮换选举中,笔者并没有单纯的依据成绩,独断专行地决定班干部的归属,而是在和全体学生的商议下,建立了一套简单的评分制度,以“积分”较高的数位学生为候选者,随后再以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合适的人员,比如在商定的评分制度中,按成绩好坏,加一到三分;是否团结同学,占一到两分;是否有自主意愿,占一到两分。通过这样简易的评分制度,实现学生们的“民主抉择”和“竞争上岗”,在民主有效管理的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氛围,促进共同进步。
二、营造良好班风,携手共同进步
班风是班级内稳定的、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风范,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和思想方面的共同倾向,也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集体氛围。班风可以反映出班级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也引领着班级成员的发展方向,对班级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导向作用。在班风营造中,往往需要班主任牵头,以部分表现优异学生为榜样,最终由全体学生共同塑造。良好的班风可以影响班集体的团结,唤醒集体荣誉感,在全体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行为规范,促使学生们可以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在具体的班风营造中,班主任可以凭借各种团体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使学生们可以形成一个牢固整体,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
例如,在班集体建设中,笔者设立了“班级活动角”,将与学生们共同协商制定的班规和公约贴在了“班级活动角”的墙上,同时引导学生们在公约下署名。
除此之外,笔者还鼓励学生们将自己的某次突出成绩、书法作品或绘画作品张贴在墙上,充分展示个性。不仅如此,笔者还将班级活动照片打印出来,将学生们的共同笑容展示在班级一角,让教室处处洋溢着“家”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观念,而且在一次次的优秀成绩或作品展示中,以模范作用营造出共同进步的班级风气。
三、实现有效沟通,拉近师生距离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处于一个发展中阶段,在师生之间难免会存在着些许代沟。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由于班主任或多或少存在沟通匮乏、沟通方式单一、沟通态度不科学和沟通过程目的化的现象,导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存在陌生感,导致班级管理的困难。对此,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时,应当放下“大人”的架子,减少说教的成分,以一个知心朋友的身份,在认真考虑学生个体的情况下,积极与学生展开沟通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面对成绩优异和成绩次之的学生时,班主任需要一碗水端平,采用一致的态度来进行沟通,避免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不信任的情绪,影响双方的学习或管理工作。
例如,笔者在与班级学生沟通工作中,考虑到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分别制定了多种有效沟通方式,比如设立早会制度,在早读开展前,笔者会允许学生们对班主任工作的看法和意见,并在发现问题时,鼓励学生们共同讨论,笔者也可以立马改进工作。考虑到一部分较为内向的学生,笔者还在讲台旁设置了班主任“信箱”,让不愿开口的学生们,也有一个与班主任沟通,表达看法的渠道。除此之外,笔者还向学生们公开了自己的微信号和QQ号,方便学生们即使在课后也可以与班主任沟通讨论问题。
四、联系学生家长,实现家校合作
班级管理不仅仅体现在学校和班级,也不能局限于班主任和学生双方。对于现代教师而言,班主任可以利用互联网通讯技术,与学生家长展开密切联系,分享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家长也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弥补一部分管理空缺。除此之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班主任还可以积极开展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参观课程,实地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在之后也可以凭借互联网平台,将学生的情况分享给家长,甚至班主任和家长共同讨论学生的管理方法和情况。
例如,笔者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搭建了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的聊天群,每天都会在群里与家长分享学生们的学生情况,或者交代家庭主义布置内容,让家长负责监督。比如遇到以为成绩和学习态度不太理想的学生时,笔者与该学生家长积极探讨教学方案,双方合作纠正该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成为当时进步最大的学生。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独立工作,班主任应当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与家长构架共同管理,在三方的一致努力下,改建良好的班集体,促成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容玄,邵创国.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9(34):147.
[2]张艳坤.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