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重视创新思维的教学培养。由于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是国家兴旺的精神支柱,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小学生利用创新的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自身的数学见解,才能够真正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在教学中开拓创新教学思路,利用互联网拓展自身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完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创新性的资源中不断学习和探索。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策略来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够在课堂中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教学策略;?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和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完善。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对于数学知识掌握不够完善,所以教师要积极地创新教学理念,利用创新性的教学思维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自主的探索和思考。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教师也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数学学习心态,并根据学生实际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趋于表面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大部分教师习惯用形式化教学方式进行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培养,但是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各式各样的模糊问题,对自己的直觉思维产生怀疑。但是从实际角度分析,只有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进行巧妙融合,才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二)忽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建立对在客观事物接触上的、对空间和平面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但是要想训练学生的空间创造想象能力,必须要增强学生的空间形式创造性思维,这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如果学生在想象过程中不依靠模型,只是凭借脑海中的空间形式分析加工,产生出来的新空间形状是模糊的,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存在各式各样的困难。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策
(一)创设实践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开展丰富多元的生活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与生活间的内在关联性,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例如,在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实践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关联现象。具体来说,在引导学生学习圆的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将生活实际与语言的知识点这一节内容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分析探索生活中哪一些图形是圆形,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然后再应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与语言相关的动态教学内容,如可以展示出动物园内小猴子骑自行车的滑稽场景:小猴子骑自行车的轮胎是不同形状的,有三角形也有椭圆形,还有四边形和正方形,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思考一下小猴子骑哪种形状的轮胎骑的速度最快呢?”然后,引导学生发表想法和意见。学生意见不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制作相关模型进行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课后实践练习才会发现圆形轮胎跑得最快。通过有效引导和提问,教师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首先要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翁,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以及课堂活动的组织功能,鼓励学生积极踊跃的思考。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大胆畅所欲言,同时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表想法和意见,敢于提出问题。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必须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实际情况,教师切记不要进行批评或者训斥,应当从侧面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调整思维方向,更好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对于回答准确的学生,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感受到提问的自主性和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探索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都是要求学生进行题材练习此种思维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却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要立足学生思维发展的全面性,为学生营造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由直观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逻辑思维,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也为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摸球游戏,并事先准备好一个盒子,里面装满红色球,然后让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去摸球。当学生发现摸出来的球的颜色都是红色时,教师再告诉学生盒子内全部装的是红色球,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思考一下,如果盒子中有1个白色球和9个红色球,你们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呢?”学生意见不一,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再摸一次。学生会发现大部分人摸到的是红球,只有个别学生摸到了白球。学生对于这一结果感到十分的好奇,也会产生知识探索欲望,此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原因,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解决疑难问题,增强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数学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数学知识是丰富的,部分知识点浅显易懂,也有部分知识点是深奥的,只有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索,才能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虽然有的问题看似不难,但是学生在实际解决过程中却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要想有效解决问题,教师必须要精心合理地设置教学环节,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潜在规律以及创新路径,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想法和意见。越是有创新思维的学生越不会随波逐流,敢于表现自我的观点。由此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的,需要采用多方探寻答案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冲出思维境界,大胆想象思考。教师也应当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各抒己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创新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所以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认为数学知识是需要无限探索的。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在小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制作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把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探索的良好习惯,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小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金桃.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8(9).
[2]朱阳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
[3]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