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21
摘要:工程项目的管理对工程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未来管理模式发展方向对于工程建筑也是非常重要,在这方面要有前瞻性,提前做出准备。管理模式的改变或提高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本文对未来管理的方向提出简单的预测,旨在提高对未来的掌控能力,我国的工程建筑能做好对未来的应对工作。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应用
引言
众所周知,经济效益属于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要点,仅有保障建筑工程位于工程管理中可获取一定的降级效益,方可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核心发展力。而工程管理是一项与众多层面关联的管理行为,具备较长的建设时间和成本,故而怎样位于工程管理里面应用建筑工程经济,促使工程整体效益加大,就变为了工程管理应用建筑工程经济的核心问题。
1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经济学的概念
1.1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运用科学的理念、程序及方法,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对工程项目的投资和建设进行策划组织和协调控制的相关活动。工程项目管理按管理项目主体分为内部项目管理和外部项目管理,内部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的业主、工程承包商和项目管理服务商对工程项目建设及投资活动实施的管理。外部项目管理主要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按照分工对工程项目进行的行政管理,主要是从工程项目的外部影响和约束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成本控制等方面。
1.2技术经济学的概念
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和经济间关系的科学。在商业活动中,技术在生产力的提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技术的出现,伴随着高生产力出现的同时,也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然而,在技术与经济间存在着一个矛盾的问题:研发新技术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之相比,新技术是否能带来更大的价值,有效减少生产成本。技术经济学便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诞生的,技术经济学以帮助人们在商业活动过程中寻找技术经济的客观规律,找到在技术与经济中的最佳平衡点为目的。科学地应用技术经济评价,让企业在市场上拥有越来越多的先机,同时降低运营风险。
2我国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我国企业的生产模式也从原来的大而全转变为小而精。这种转变促进了经济的流通,也将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在这种模式下衍生的就是产品的分包方法,产品开始在多家厂家生产,然后再另外的地方进行组装。这种模式的管理手段采用业主自主管理、PFI、和合同制管理,经营模式变为设计、招标和中标生产,将会是在不同的场地、不同的企业进行,这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导致我国现有的管理方法无法满足如今的生产模式,出现很多的冲突,导致生产周期变长,质量难以控制。我国在管理方面还存在重视不足的现象,传统的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不重视的现象也存在于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上,技术缺乏加上不重视,这方面的工作问题重重。
3工程管理中建筑工程经济的应用
3.1加强成本控制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运用技术经济评价一是要建立适当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技术经济评价的根本是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将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细分到各个部门是建立科学成本控制管理体系的首要工作。有责在身、有责可追,能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二是把成本控制与个人业绩挂钩,将成本预算是否按时达成作为一项定期检查的任务,当责任涉及到自身个人利益时,成本控制工作才能长久。
3.2控制建筑工程成本
在技术经济评价中,成本作为评价的一个关键指标,在建筑工程的过程中,成本的控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2.1材料控制
据统计,在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过程中,60%的工程造价为建筑材料的成本,对各个环节如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进行控制,可以很好地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在采购的过程中,尽可能采用质量好、价格低的建材,设立监督体系来防止采购人员为了利益采购价格高的建材。
在储存的过程中,将材料放在可靠的地方,避免建材被偷或因某些原因无法使用等状况。建筑材料的合理管理与控制在控制成本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3.2.2质量控制
为了追求低成本而不顾质量好坏是不可行的,这尽管为企业带来了短暂的利润,但不符合规定的建筑质量,轻一点的会让企业的名誉受到损害,失去好前途,严重的则会对使用者造成无法挽回的人身伤害,这两种结果都是企业无法承担的。在建筑工程的过程中,占据首要位置的是质量,严格检测建筑工程的每个过程和细节,这样不仅能降低返工次数,还实现了人力物力的节约,严格的检测也许造成了建筑成本的增加,但是却带来了更久远的利润。
3.2.3非必要支出控制
减少消耗非必要资源,如人力、电力、石油等,将资源利用率升高,从点滴节约,聚少成多,节约大量资金。这在考虑企业利益的同时,也将环境的破坏减小到最低。
4工程项目发展的趋势
4.1全程化管理理念的渗入
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和生产运作模式要求这种全程化的管理出现。全程化管理将会对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和全部的生产厂家进行管理,保证项目的每一个环节。新的生产模式中出现的问题正是生产环节过多,参与厂家较多导致的管理不便,全程化的管理将会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出路。
4.2集成的管理体系
集成化的管理体系要考虑工程项目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判定,然后做出决策。这种管理模式的出现是为了应对现在工程项目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的问题,靠单独的个人和组织是很难考虑全面的,这种将多种相关因素综合考虑的管理模式可以极大的改变设计和施工中的不合理因素。
4.3信息化
随着众多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出现,管理开始向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比起人力、计算机更加准确,成本也更加低廉。对于材料的采购规划、风险预测、成本管理等需要信息快速流通的领域,更好的信息交流处理平台是必要的,可以更好的反应公司的库存和材料供应方的价格,提前做出预测,防止出现材料短缺或库存增加的现象。
4.4协作管理
新的管理模式是各个施工单位,包括设计方,施工和监理方协同工作的结果。只有各个部门相互协同工作,才能发挥最大的管理效率,这种管理模式也是建立在信息化的前提上的。
4.5总控化管理
总控化管理是成立专门的团队,团队是独立于施工之外的组织,有非常富有经验或者专门从事管理研究的人员组成。这种管理机构在管理上有绝对的权威,将管理和工程分开可以更好的进行管理。这种管理也是高于任何部门的,对各个部门进行统筹管理,更好的让各部门协调一致。
结语
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相对传统的、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状况,企业开始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型。技术经济评价作为一种综合性学科,是一种量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将其用于建筑工程项目中,帮助企业找到技术应用和经济性运作的最佳平衡点,不仅能保证工程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安全性,还能减少建筑业的投资成本,提高经济利益,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亚维.试论技术经济评价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工程经济管理,2014,11:164~166.
[2]覃欣.浅谈技术经济评价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30(25):72.
[3]张红.浅谈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的管理及应用[J].城市建筑,2015,23(32):159.
[4]张强,朱雅菊,孟柯等.技术经济分析法在建筑工程现场减排方案优选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15,15(3):385~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