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西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人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了和生活质量的高要求,人们想解决环境问题和土地资源的不足等问题的大高楼大厦的研究为了拥有高楼大厦的节能效果,如果实现相应的建筑设计,不断研究。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了更高要求的生活质量水平,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可以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开拓城市发展方向。但是,在发展高层建筑的过程中,会造成相应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并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不利于建设行业的发展。为此,引入新理念,采用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低碳住宅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用低碳住宅建筑学,为人们营造舒适、节能的住宅环境。
关键词:低碳住宅;建筑理念;建筑学设计;应用
引言
建筑是能源消耗的重要因素,现代建筑设计正是关注到这种现象,建筑设计师们逐渐的把低碳的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里。这种设计理念有效的缓解了现代建筑对能源的消耗,同时也保证了建筑对能源的需求。实现了建筑和自然环境的融合,同时也给建筑设计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1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内容
低碳建筑的内容主要包含:①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充分体现减排节能。将建筑在设计、施工、规划等方面充分考虑融合于大自然,尽可能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结合建筑物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整体气候等重要因素,设计出的低能耗、高舒适度的建筑设施。②低碳建筑设计地重要原则就是对土地、能源、材料等的运用。尽可能的实现建筑设计和能源消耗之间的最佳匹配。③建筑设计的重要宗旨是减少对传统能源,煤、石油等高排放能源的依赖。④建筑设计的理念是对可再生能源和循环型能源的应用,会更加的广泛和常见。
2低碳住宅建筑学在设计方面的具体应用策略
2.1设计思路
第一,考虑空间组合,在展开空间设计时,一定要将建筑空间组合、空间经济性体验、空间利用以及空间场所布局充分考虑进去,考虑其节能度以及舒适度,通过低碳住宅建筑学,充分考虑环境功能,在设计平面空间位置时,采用南北朝向,保证平面空间位置。第二,考虑结构体系,在低碳住宅环境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在设计建筑时,实现低碳住宅化,构成和低碳住宅环境相符合的结构,将建筑环境周围的特点充分考虑进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2保持低碳环保设计原则
未来需要构建低碳环保型城市住宅区,结合自然生态以及低碳生活展开规划,将低碳技术与自然人类活动空间融合在一起,创建优美环境,将人的创造力以及生产力诱发出来,从而让人们生活在高水平的居住环境中,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碳经济型城市住宅,具备低碳、节能、环保三个特点。首先,将城市住宅居民生活低碳化得以实现,充分使用新能源以及生物能源,在规划低碳环保型城市住宅时,注意节能减排,使用能源的过程中,在各方面都要节能,使用高效空调、节能家电,循环利用住宅区的资源,构建低碳环保型城市住宅,增强空间层次感,以水为主题,将园林景观建设起来。构建低碳住宅小区时,与一般的城市规划有所不同,在设计区内主干道时,采取迂回形式,提供出相应的变化给道路景观,设计区内小路时,以幽静为主,将汽车流量噪音得以减低,利用水资源,让居民过上高水平的生活,同时实现节能减排。
2.3规划建设规模应合理
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由于当时经济条件受限制,增大了城市拆迁改造的难度,在10万m2以上的居住区建筑面积很少,很大部分居住区都没有有效发挥资源与能源的规模效应。在配置供电、供气、排水时,就算是单独的单栋建筑,也要将基本的配电房、配线房、水泵房、设置好,一整套设施,一样设施都不能少,在运行这些设施时,都要消耗一定的人力,增大地块的规模。对于规模大的居住区而言,可以创建出优质的生态环境,比如多栋住宅可以共享一个地方,比如共享同一个健身活动区、休闲场所、社会服务网点等,通常一条区间道路可被两排住宅所共用,对于消防登高场地,也应该共用,有利于规模开发,提高施工单位的规模施工效益,更好地投入机械设备以及周转材料,展开规模化施工,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将机械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对于电力的消耗,减少其能源消耗。
2.4因地制宜,实现低碳环保
构建低碳环保型住宅区,结合自然设计、结合建筑基地的太阳辐射、光、阴影、风、植物等自然条件,与自然良好合作,充分利用自然,在建筑中融入自然,促进自然协调发展,展开规划设计,促进自然和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持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加强城市住宅区的绿化建设。不能像以往那样,既抹掉了自然的情趣,又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设计的住宅区缺乏特色,因此在规划住宅区时,需要将自然地形与现状条件充分利用进去,利用坡地、洼地,作为水化用地,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保护原有数目,将人体舒适感得以满足,通过建筑体型和空间组合、建筑朝向定位的选择来满足,将低碳建筑材料和低碳技术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很好地控制阳光辐射,对于炎热地区,保证遮阳、通风、隔热,从而提高建筑空间的舒适度。因地制宜,利用水资源,可以有效调节空气温度,将理想的环境创造出来,利用建筑顶暗顶蓄存雨水,将建筑室外环境的渗透能力提高,从而更好地顺应水循环的过程,达到防洪的作用。
2.5总体设计中的低碳环保原则
要想保证住宅区的低碳绿化,就应该合理配置植物。第一,增强对植物品种的认知,将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构造出来,慎重地引进国外特色品种,加强住宅区与外部的交通联系,住宅区内部道路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地发挥正常功效,内外通畅,人车分流,将步行或自行车系统建立完善,创建无障碍系统,以免住宅区被交通主干道所穿越,将车辆与行人的冲突得以消除,在住宅区中心,应当将适当的公共活动场所布置起来,给人们提供方便。注重舒适化,在设计的过程中,选择的材料对人体没有伤害,对于挥发有毒有机物的材料,避免使用,环境温湿度能够自动调节,具备充足的换气能力,采用防噪声以及吸声材料,减少噪音。第二,使用自然体系,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因素,创建出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将建筑设备所需的数量得以降低,有效节省资金能源,在设计时充分利用太阳能,保证居住者的健康,降低建筑费用。第三,能够自我调节,高层建筑从决策过程一直到拆除过程,就像是生命体所经历的生命周期,因此建筑设计者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提高建筑物自我调节以及自我净化等方面的能力,合理规划建筑的温度、采光、湿度以及通风情况,将自身污染物的产生尽可能的降低。
结语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人们有着更高的生活水平要求,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采用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低碳住宅建筑学,为人们营造出节能环保的住宅环境,保持低碳环保设计理念,将低碳技术与自然人类活动融合在一起,诱发人的创造力以及生产力,有效节约资源,合理规划建设规模,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更好地投入机械设备以及周转材料。展开规模化施工,大大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合理地缩短工期,达到节能节电的目的,因地制宜,实现低碳环保,充分利用大自然,在建筑中融入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勇.低碳建筑设计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20(21).
[2]任乃鑫.低碳建筑设计理念与技术[J].华中建筑,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