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3052819870415XXXX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特色,但是建筑色彩存在明显的不足,对建筑色彩忽略现象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在现代建筑院校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建筑色彩的教育,更没有根据实践经验和色彩构成要求进行有效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目前色彩构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基于建筑学的色彩构成教学设计,希望为以后建筑学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意见,促进建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学;色彩构成;教学
引言
建筑色彩是凸显城市形象的关键要素之一。相比于建筑构造等局部细节,建筑色彩对于建筑群的整体视觉效果影响更大。建筑色彩作为城市色彩里的一项内容,是对城镇整体风貌最直接的反映。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色彩缺乏有效的规划和设计成为我国城镇色彩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出建筑用色的粗糙、混乱和无序,地区间建筑色彩的地域性差异已逐渐模糊乃至消失。由此引发对于建筑色彩、城市色彩愈发热烈的讨论。
1色彩构成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色彩教育缺乏专业性和适应性
三大构成体系主要是面向艺术类专业,且最初也是以艺术设计学科引入到教学体系中,那么就很难适应建筑学的需求。对于建筑学来说,色彩构成主要是营造更好的氛围感和感染力的空间。艺术类的色彩构成与建筑类的色彩构成基本上没有直接联系。艺术设计是满足大众的需求,在色彩构成上只有符合人的常规本能,实现一定的视觉效果。但是在建筑专业教学过程中,色彩构成偏向于抽象艺术,且色彩构成基本上都是脱离建筑背景,那么这种教学方式就会过多强调色彩抽象性和主观性,希望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却很难传达出建筑设计的中心思想。
1.2色彩构成教学缺乏科学的指导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教育体制还不是特别的完善,比如,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它们就很难有效的进行衔接,在艺术素质方面的表现就更不用说,基本是零存在的。目前的色彩构成教学往往都是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会对学生的色彩进行锻炼,然后就直接到色彩的构成练习,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往往会缺乏色彩构成的系统性学习,也会缺乏设计的技巧和方法。对于色彩设计和色彩构成而言,这两者是不一样的,色彩的构成不能够保证设计出的产品就是满意的。另外,在研究色彩构成的时候,可以将色彩的相关理论应用于设计中去,然而,学生往往是做不到这些的,所以在进行建筑物设计的时候,就会出现色彩使用不当的情况。
1.3色彩与形态构成的衔接不足
色彩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不能脱离面积和肌理,也无法脱离形体和空间而独立存在。近年来,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之间的整合不断被加强,如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通过强化平面构成的联系,打破原来两个作业之间的界限,从而形成一整套平、立构型的训练。但色彩构成与平、立构成的整合却仍有待改进,构成教学较多关注空间形体本身,而忽视色彩对于空间氛围、环境心理的重要性。在主流的建筑学教育和论述中,建筑色彩在相当一定程度上被搁置,强调更多的是建筑的形式、功用和构造。在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要求摒弃装饰,强调抽象和雕塑感,主张使用纯白的素模体块,似乎有意将色彩看作建筑设计之外的附属物,割裂了色彩与建筑形体、功能尤其是与文化的关联。
2基于建筑学的色彩构成教学措施
2.1改变教学思路,调整教学目标
建筑专业教学的重点在于建筑学教育,不能改变主体地位,在围绕建筑学开设相应的课程时,不能忽视建筑设计的教学,特别是色彩的构成。从目前的教学质量上看不能采用艺术专业的传统教学方式,更不能局限于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否则学生很难理解建筑设计和色彩构成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在我国美术院校中,色彩构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对色的创造力和视觉敏锐力。但是建筑学的色彩构成,不能只局限与色,而是在理解和运用的有效结合,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自觉应用意识,不断提升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和色彩审美规律的掌握能力,实现用好色彩、善用色彩和敢用色彩的基本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对色彩构成教学设计出新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色彩构成教学在建筑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在目前已经拥有的教学内容,对色彩构成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改变教学思路,将色彩构成更好与建筑学相适应,加强色彩构成方面的联系,注重建筑学的基本理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色彩构成观念。
2.2细化教学流程
对于色彩构成教学而言,其不是一步就可以达到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要对教学课程进行安排。而且要把色彩构成引入到学生的视野中,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践和模仿。具体的教学流程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要对色彩认识到位,还要了解色彩的构成以及色彩要素的搭配,从而建立对色彩的感知;其次,要对建筑色彩进行分析,主要是对不同建筑物进行色彩分析,并且要将色彩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最后,要对色彩的构成认识,在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从而掌握好色彩构成的基本,并且要将认识具体化。
2.3注重基础课程之间的衔接
设计基础课程的三大构成,在构成美学法则上有诸多共同点,区别仅在于表现形式不同,尤其是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课程之间的交融性,使得两门课程之间紧密衔接。平面构成主要是对形态概括能力、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而色彩构成是在形态概括、造型表现能力的基础上对色彩语言的认识与感知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两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授课教师之间也缺少互动与交流。色彩构成课程注重色彩原理的讲解,课程作业训练中也对平面造型训练的弱化,认为造型是平面构成课程中的任务,忽视了色彩构成课程内在特点及其构成方法的研究,出现知识断层现象。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不知如何下手,造型无目的、画面造型具象、色彩缺乏生动感。所以,在色彩构成教学过程中,需要梳理构成课程内部的知识体系,衔接好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之间的关系。首先,在理论内容的设置上要联系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课程的共通性讲解构成方法。其次,在前期作业安排上,注重造型练习,通过练习学生认识到构成课程之间共通性与联系性,有利于构成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综合运用。由此发挥构成基础课程的基石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结语
从色彩构成到色彩设计的色彩构成教学转变,不仅仅是从关注平面图形到关注立体形体,而是从单纯的关注色彩本身转变为关注建筑色彩设计中多个层面的内容,构筑精细化、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将对色彩构成教学的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以及整个建筑学基础教育的创新促进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快.浅谈如何上好建筑设计专业中的色彩构成教学内容[J].现代职业教育,2018,(26):143.
[2]叶晓霞.基于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才智,2019,(12):73.
[3]周迪.转型创新下对独特性的需求与培养初探——联系建筑学色彩构成教学尝试[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9,34(6):81-84.
[4]刘金露.色彩构成教学中的色彩采集与重构的作业指导研究[J].卷宗,2018,(34):142-142.
[5]吴懿 . 高职高专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色彩构成教学探讨 [J]. 美术教育研究,2018,(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