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梁晓欣 古仕龙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珠海市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  广东珠海  519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庄规划的发展,深入研究了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问题;对策建议
        1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的意义与必要性
        1.1促进城乡之间的联系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关系日益密切。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指导,村庄建设过程中就会出现盲目建设的现象,甚至导致布局分散,生活环境差,生活功能不完善。同时,相关基础设施不足,村庄的主要功能得不到保障,相关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对相关问题关注不够,管理不到位,管理方法不科学,乡村规划过程比较混乱,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进行规划和建设,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使城乡关系更加紧密。
        1.2有效地提高整体规划意识
        在我国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意识,导致相关管理工作不能快速有效地开展,使得许多管理工作在进程中出现了滞后现象。同时,由于缺乏专家来展示这方面的工作,使得村庄无法在规划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农民也无法充分满足其生产和生活需要。但是,科学合理地规划村庄,可以进一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公共设施的功能,同时也可以促进游戏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使农村设计规划工作不断完善,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1.3缩小城乡差距
        为了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根本上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能够促进我国的农村建设,因此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人们的努力下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农民的生活质量还不高,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使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有必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使农村人民过上舒适健康的生活,从而有效地解决中国的城市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地区要逐步城市化,而是农村地区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能够发展得更好、更加独特,从而使农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快乐。
        2村庄规划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村庄规划的水平比较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速度也在加快。但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提高农村的规划水平,采用先进的模式和理念,有效地融入农村规划和建设之中,并根据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住房建设仍处于管理混乱状态,使得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大量违章建筑,土地利用也不合理,这些情况导致我国村庄规划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在新农村规划中,还需要解决相应的财政问题。如果不注意财政问题,就没有资金在规划和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作为后续保障,不能使规划工作得到进一步开展。
        2.2村庄规划思想比较落后
        我国农村规划思想落后。这种情况主要反映在许多农村地区在规划时,更多地注重建设蓝图,而没有足够重视村庄的动态验收过程。因此,在村庄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建设者往往更加注重各系统的协调和总体结构,而忽视了村庄内各系统之间的联系,使城乡系统之间无法得到有效的协调。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对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不足,许多规划者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规划和发展问题,因此,要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就必须摒弃传统落后的农村规划理念,积极学习新理念,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农村。


        2.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
        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在许多村庄进行规划和建设时,更加重视道路的建设,而忽视了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如保健中心或活动中心。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住房建设和公路建设的资金成本,远远超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成本。中国农民的生活环境虽然得到了有效改善,但其身体素质并未得到改善。因此,在进行农村规划时,不仅要关注农民的生活环境,而且要关注农民的身体健康,在为农民建设良好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满足其的精神需要。
        3提高新农村建设规划水平的方法
        3.1加强宣传教育
        新时期农村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深远的意义,但由于许多农民受到传统观念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对农村规划产生了较大的心理阻力。针对这种情况,必须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消除农民对乡村规划的疑虑,使人们真正了解乡村规划对其的好处。这样,人们就可以积极配合城乡规划相关工作,使城乡规划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2帮助农民树立规划理念,调动农民参与村庄规划的积极性
        当地村民是村庄规划的主体。如果村民不积极参与村庄规划,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规划结果就难以满足群众的心理需求,难以为村民所接受,就失去了村庄规划的意义。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逐步增强农民的现代农业意识和规划理念,使每个村民都支持当地村庄的规划,不断提高村庄规划的合理性。首先,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使基层干部认识到村庄规划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基层干部联合宣传部门到各个村庄开展村庄规划建设宣传活动,帮助村民树立规划理念,并通过多媒体向农民展示村庄规划后的新面貌。
        3.3加强村庄规划的公众参与力度
        低水平的公众参与阻碍了农村发展规划。我国农村建设首先要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公众参与。由于农村规划的时效性很强,公众在参与农村规划调研的相关活动时,必须以适当的形式听取村民的意见。经过整理分析,规划方案能够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需要。村民作为村里的居民和使用者,与规划方案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对规划的制定实施有一定的发言权。因此,有关人员一定要让农民了解蓝图,积极听取农民的意见。
        3.4人居环境优化提升
        3.4.1合理配置公共设施
        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不能简单地按照规划要求和国家标准安排,实行“一刀切”的做法。要通过调查、访谈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和其最想要、最关心的设施;设施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人口特点,既要考虑成年人的需求,也要考虑孩子在节假日的娱乐需求。
        3.4.2改善交通条件
        人们常说,致富先修路,对农村地区来说,修路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善交通条件,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也可以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因此,有必要提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农业设备和车辆的通行要求,便利农业生产。加强道路设施建设和养护,坚持推进未建成道路硬化工程,不断改善乡村道路状况。对于已经硬化的道路,要加强巡检,对损坏的路面进行养护。建立有效的道路维修系统,确保道路状况良好。
        结束语:
        总之,社会一定要关注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在村庄规划中听取一些村民的意见,这样规划工作才能更顺利地进行,农村经济才能得到有效发展,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才能进一步推进。
        参考文献
        [1]钱阿进.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294.
        [2]张研.浅论城乡规划中新型村庄建筑的改造路径[J].建筑与文化,2020,(5):206-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