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020319790506XXXX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道路的交通流量越来越大,建设单位对道路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同时,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好的城市道路既能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需要,又能美化市容环境,给市民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因而加强对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引言
市政道路,作为提升所处地区现代化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因易受所处环境因素限制影响,使得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加大。然而,在施工实践过程中,相关人员并未保证施工质量管理方法的适用性、材料性能质量过关以及操作过程质量控制,这就降低了工程建设使用的整体质量。为此,研究人员应将其作为重点科研对象,以使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效果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服务于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进程。
1市政道路施工建设特点
经对已建市政道路施工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特点多集中在:施工周期短、作业范围小以及地下管线复杂等问题上。施工周期短是指,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规模通常较大,为提高效率且不会城市交通造成影响,应尽快恢复通车,以降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影响。此目标达成,需将施工周期控制在既定设计要求范围,甚至要提前。由此,基于对施工进度的考虑,作业过程存在疏忽问题,导致安全隐患作用于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作业面狭窄是指,因市政道路工程多处在城市内部环境施工,不得不面临道路车流与旧房拆迁等问题。为降低对市民生活与出行影响,相对的施工作业环境较小,增加了道路工程建设难度。地下管线方面,城市道路地下多铺设电能、热力、给排水以及煤气等管道。工程建设前,需对各个管道的实际位置情况与作用专业进行分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时间,不利于施工质量成本的控制。为此,相关建设者应基于上述特点对市政道路实际施工质量控制问题进行分析,以找出优化控制工作的开展关键点,进而使施工措施运用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2我国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现状
2.1城市路面塌陷裂缝
塌陷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破坏现象之一,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不论路面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都会出现塌陷裂缝现象。常见的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状裂缝几种。还有路面辅助设施多,有很多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因此,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就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道路发横变形,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
2.2车辙
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计永久性的带状凹槽。在正常情况下,车辙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于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而产生的结构性车辙;二是沥青混凝土侧向变形造成的流动性车辙;三是由施工中沥青面层本身的压密问题所造成的车辙。
2.3路面不平,水破坏
路面经过碾压,但凹凸不平部分的峰谷长度小于碾轮接触面,即出现疙瘩坑表面,由于,密实度不好,突起部分密实度高,低洼部分密实度差,从而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密实度和强度也不均匀。再就经过雨季雨水的渗透以及冬春季节的雪水水分积聚,使软土基中会渗入大量水份,大大降低了结构的稳定性,支撑不住路面结构,导致路面变形破坏。
3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优化控制策略
3.1施工测量质量控制
市政道路工程为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保证的施工测量,可供选择的方式方法有两种,即平面放线测量与高程控制测量。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需要考量的因素众多,因此,需对测量精度进行有效控制。具体过程,施工作业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后,需对控制网进行复核,并完成控制点加密工作。此后,就可对施工现场浸渍以为后续测量纵断面与原地貌横断面提供条件。所获得的测量结果应与设计要求进行核对。如发现不一致问题,应在相关部门允许情况下,将施工现场原貌测量作为依据,通过换填土方与底面标高开挖测量来进行一致性控制。具体工作内容,测量人员应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以在充分掌握设计意图情况下,对测量数据信息进行多次复核。检查负责人员方面,应通过记录来为后续复核验。
3.2严控施工材料性能质量
施工材料,作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基础。施工质量控制人员应从材料购买阶段入手,通过优选具备资质的供应厂家,以从源头入手对施工材料性能效果进行把控。当施工材料运用处于进入施工场地阶段,应对材料性能质量进行抽样检测,并保证进入施工场地的材料性能质量合格。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还要进行抽样检查工作。如,对存在问题的施工材料,应进行检测记录,以淘汰性能质量不过关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材料。
3.3施工作业人员管理
人员,作为施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载体。施工企业应加大施工与管理人才的培养,以使既定规范标准与技术能够在人员当中得到融会贯通。此外,还应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来提高施工作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更趋效用地投入到实际的生产建设当中。这样一来,施工过程中的失误问题就可得到控制,进而提升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效果。
3.4强化工艺与工序的协调管控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易受诸多环境因素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应通过加大施工工艺与工序管理控制,来规避制约因素对施工质量造成负面问题。具体过程,应在实际施工操作前制定施工计划,以提升施工进度与预期的一致性。施工质量效果的提升,协调管控人员应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对施工工艺进行调整与改进。此外,还要细化施工工序环节,以避免人为因素导致操作失误现象出现,进而引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值得注意的是,协调管控目标的实现,还应将现有科学技术充分利用起来,以提高施工计划确定的合理性与适用性。
3.5健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在落实各项市政道路施工操作过程中,既定规范,是达到质量控制预期的关键。为此,从立项到工程检验验收,均应囊括到质量管理体系,以提升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效率与规范性。具体过程,施工质量控制人员应将标准化与制度化作为健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值得注意的是,在招标阶段的评价方法,虽所处环境日趋多样化,但体系应对工程企业的建设技术与综合实力进行把控,以为后续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落实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可以保证城市规划设想能够得以实现,让城市的人居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优化,目前各地实施的《市政工程技术管理规定》《市政工程技术规范》等对市政工程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工作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广大从业者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在工程建设的前、中、后,秉承《规定》《规范》,深入解读市政工程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把握住容易出现的技术问题、质量问题,以事前管理的方式将这些问题扼杀在摇篮中,以保证市政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瑞平.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科技经济导刊,2017(1):197+192.
[2]宋丽蔚.简论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与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1):54
[3]武杰.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山西建筑,2018,44(32):225-226.
[4]常健.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以市政工程为例[J]四川建材,2018,44(11):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