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审美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美术学科教育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徐鸣飞
[导读] 在开展中学的美术学科教育时应该以中国当今阶段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为目标,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根本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怎样弘扬“审美文化”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美术学科的教育。

徐鸣飞    无锡市梅梁中学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在开展中学的美术学科教育时应该以中国当今阶段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为目标,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根本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怎样弘扬“审美文化”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美术学科的教育。
【关键词】审美文化;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210-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文明已经进去到一个新世纪,但是随着文明的进步也出现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经济虽然在快速的发展,但是中国的自然环境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拜金主义盛行,精神疾病肆虐。在时代不断的发展之下,我们不仅需要保证物质文明的发展,还需要进行精神文明的创建,想要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振兴中华民族还是需要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的人才。美育是一种培养精神文明的重要方式,而且中学的学生更是我国未来发展建设的重要预备军,所以作为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方式,美术学科教育的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优化。
        1.美术学科教育现存问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对美术学科的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义务教育,都将美术学科的教育列入了重点,并且美术教育被列为素质教育加到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当中,这将对于美术学科的重视提高到国家意志的层次。但是,相比于当今中国实际情况带给美术学科教育的责任来说,美术学科的教育是美育培养的重要方式,但是美术学科教育当今的教育情况和理想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我国的教育方式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而美术学科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的发展受到了很多的阻碍,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就算国家现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还是留下了很多的遗害,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的问题也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显现出来,很多学校和教师因为觉得美术这门课程在升学考试当中不需要考察,便很少有人重视美术的课堂教学,只有很少量想要报考美术专业的学生才重视美术教学的课堂,还有很多的学生将美术教学课程当成是手工技能学习的课程。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美术学科教育也就是美育在素质教育当中的重要作用,对于美术学科教育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弘扬“审美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美术学科教育的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也出现了新机遇,所以我们需要从素质教育的层面上去建立我国的美术学科教育,这样才能够跟随时代的脚步,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更好地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审美文化”的影响之下,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学科教育。
        想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学科教学首先就需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抱有崇敬之心,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审美有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建立中国特色美术学科教育的同时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对于我国人民的审美思想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真善美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这不仅是我们在建立中国特色美术学科教育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基础,还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粮食。并且,在建立中国特色美术学科教育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掌握好素质教育的内涵,还需要认识到美术学科教学在素质教育当中占据的地位。



        美术是艺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需要立足于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美术学科的教育,并且我们还需要将美术课定义为美育课,也就是进行美感和情感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的能力以及理想的教育实质上是将艺术教育看作是进行学生理想构架培养的目的和手段。
        想要建立中国的特色美术教育首先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在学生的审美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说,进行中国的特色美术教育需要在形式以及内容上形成统一,全方面的培养“审美文化”,将“审美文化”作为实施中国特色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并且,我们还需要注重在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注重接收人的感性生成,将传统课程当中的艺术和学习的之间的隔离改善,让学生能够感受艺术规律以及艺术表现,从多种形式进行美学特征的渗透,加强各个艺术门类的交流,保证美术学科的教育能够多样性发展,开通多种审美的渠道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通感,通识。
        值得注意的是,以“审美文化”作为美术学科的教学基础并不是将所有的美术课都变成美术鉴赏课,而是需要在每次美术学科的课程上给学生们灌输审美意识,但是这种灌输并不是传统的“填鸭式”,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将课程的内容作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而保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无论是美术创作还是美术鉴赏的教学,我们都需要将培养学生识别艺术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如果不知道“美丑”,那还怎么讨论善恶。真正意义上的审美能力是指能够对作品以及生活当中应用的美术进行审美评判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调动多媒体等各种教学用具,使学生们在上课时能时刻感受到“审美”的文化氛围,将文化理念融入学生创作内涵中。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如在开展“千里江山图临摹”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动态地呈现作品,并配有相应的音乐,带领学生走进大宋的千里江山,一起让学生静听音乐,细细品味,从而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教学有效性,凸现了丰富、个性、多样化的美术教学。而且还需要在创作课中通过作画各种工艺设计及制作的艺术实践,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经验。例如,捏制泥人,翻铸石膏,蜡染,绘制各种标志,制作陶艺,在这些创作过程中对材料,对技术,对形式和谐的处理和对体验过的艺术的认识,都将会深深地打动他们的心灵。
        美术学科教育是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民族文化与智慧所创造出的艺术,中华民族的先人创造了璀璨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要在教学中,充分的利用手工课及鉴赏课、参观课,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的独特魅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世纪,对于美术学科的教育我们需要发挥好它们特有的功能,也就是审美功能,将“审美文化”贯彻在整个美术学科的教育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美术学科教育,提高教育者对于美术学科教育的认识,着重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受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其磊.论新时期高等美术教育的改革[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