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楼雪松1 朱美丽2
[导读] 摘要:染料废水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很大,印染厂环保维护压力大、成本高,废水处理难以达到排放执行标准。
        1诸暨富润服饰有限公司  浙江诸暨  311800;
        2浙江天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分公司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染料废水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很大,印染厂环保维护压力大、成本高,废水处理难以达到排放执行标准。现有处理技术仍存在较多短板,亟待发展经济、高效的染料废水处理技术。金属及金属化合物/非金属化合物复合催化剂用于染料废水的催化氧化降解,此技术适用范围广、效率高、反应彻底,具有很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关键词:染料废水;处理技术;应用
        1物理处理法
        1.1吸附法
        吸附法在染料废水处理中较为常见,主要是利用吸附材料巨大的比表面积吸附污染物,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常用的吸附剂主要有沸石、分子筛、活性炭、硅胶、腐殖酸类吸附剂等,吸附法的优点是可以快速且高效率去除水中的染料分子,但是仅仅是对水中染料分子进行了简单的转移,并不能降解染料分子使之真正的去除。许倩倩[利用铁有机骨架材料吸附偶氮型阴离子染料,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铁有机骨架材料对染料脱色的效率更好,同时,染料初始浓度增大时,对阴离子染料的吸附效果也增加。新型吸附材料还在不断的研究,若能很好的解决材料再生的问题,吸附法的应用前景会更加的广阔。
        1.2 膜分离技术和磁分离技术
        相较于吸附技术,膜分离技术和磁分离技术对染料废水处理的研究较少。纳滤膜是一种重要的分离膜材料,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近几十年来发展极其迅速,具有分离效率高、工作压力低及无相转变等优势,适合染料废水的处理。赵秀彩等将亲水性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引入聚苯并咪唑(PBI)铸膜液中,PBI膜的结构由PVP含量来调节,改变渗透通量。结果表明,增加PVP含量会使通量提升,染料截留稳定。当引入质量分数为15%的PVP时,PBI可截留99.18%的亚甲基蓝模拟废水,分离性能优异。日趋复杂的染料废水成分对纳滤膜的污染和损害逐渐增强,提高纳滤膜的分离效果和使用率显得尤为迫切。薛文凤等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铁氧体/碳纳米管磁性复合材料,用于亚甲基蓝模拟废水吸附性能研究。研究表明,纳米级铁氧体/碳纳米管磁性复合材料在最佳条件下(10mg/L亚甲基蓝溶液、25mg吸附剂、pH值为7)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取出效率可达到96.12%。
        高水平的膜分离技术,分离效果更好,但相应的成本也更高,且浓缩后的处理液易出现盐增加问题。
        1.3气浮法
        气浮法是利用设备产生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水中的污染物将微小气泡作为载体,污染物负载在气泡上随着浮力上升到液体表面,再由刮渣设备将水面的泡沫刮除,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净化水质的目的。Horng和Huang[3]利用气浮法从染料废水中分离出来直接蓝染料。卑蕾蕾[4]利用自制的电解装置,采用电凝聚-气浮法处理活性蓝RBu17和活性绿GR19染料废水,通过实验,当电解质浓度2g/L、pH<7、染料废水的浓度<300mg/L时,活性蓝RBu17和活性绿GR19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均达到90%,该方法对染料的脱色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但电解气浮法的电耗高,操作运行管理复杂,且电极易结垢,很难用于大型生产。


        2化学处理
        2.1电化学技术
        电化学技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由于具有操作方便、反应速度快、处理时间短、脱色率高等优势,被研究用于难生物降解和高毒性的染料废水的处理。在原有二元内电解体系基础上,潘霏等加入Al金属元素,制得Fe/Al/C、Fe/Al/Cu三元内电解体系,使电子受体明显增加,从而污染物向电极大表面的传质速率显著加快,其染料废水去除效果优于Fe/C和Fe/Cu二元体系,最优条件下可达到90%以上的COD去除率。探索以Fe/Fe为反应的阴极和阳极,采用电凝聚法对活性艳蓝模拟染料废水进行脱色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试验条件下(pH值为5.5、电压为6V、浓度为0.01mol/L、极板间距为1cm),对活性艳蓝模拟染料废水(0.5g/L)的脱色率最高达到99%。非均相催化剂不仅能在粒子电极中起绝缘作用,还能加速氧化剂的分解。赵鑫宇等将非均相催化氧化技术引入电化学技术中,创新复极性电-多相催化氧化方法对活性橙X-GN模拟染料废水的降解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当粒子电极(活性炭)的投加量为150g/L,槽电压为16V,pH显中性,电解质投加量为1.2g/L,曝气量为0.7L/min时,对模拟染料的去除率可达到95.85%,效果较好。
        2.2催化氧化技术
        催化氧化技术是在染料废水中添加合适的催化剂,利用太阳光照或催化臭氧使有机污染物质降解为H2O、CO2等无机小分子,能去除多种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此方法具有方法简便、不造成二次污染、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已成为近年来染料废水处理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2.3臭氧氧化法
        臭氧氧化法是高级氧化技术中最常见方法之一,它对于难降解的染料废水,有良好处理效果,一般用于染料废水的深度处理,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臭氧在溶于水的状态下可以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自由基(•OH),•OH对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有较好的氧化分解能力,随着反应的进行,大分子有机物断链开环降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再进一步分解成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该方法不仅可以破坏染料废水中的发色集团和助色集团,降低了染料废水的色度,同时可提高了染料废水的可生化性。孙珊珊采用臭氧-生物法联用工艺深度处理苯胺黑染料废水,在最优催化剂条件下,对臭氧处理后的染料废水进行活性污泥法深度处理,当污泥浓度为3000mg/L时最佳曝气时间为6h,出水C苯胺<0.8mg/L、CCOD<72mg/L,水质可达到染料废水排放一级标准。
        3厌氧处理法
        厌氧生物处理法一般用于染料废水的前端处理,常用的厌氧生物处理法主要有UASB和水解酸化。UASB厌氧处理设备在染料废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处理高浓度有机染料废水时,良好的颗粒污泥床的形成,有机负荷去除率高,不需要搅拌设备,可以适应负荷冲击、温度和pH的变化,水温在30℃时,负荷可达到10~20kgCOD/(m3•d)。水解酸化法处理染料废水时,可使复杂的染料有机物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下,经厌氧发酵和氧化成小分子的有机物。该过程对废水的COD去除效率并不高,但可以使大分子有机物质大量的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从而可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由于染料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氮,水解酸化可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大大降低了后续工艺除氮难度,一般后接A/O、A2/O处理工艺,不单独使用该方法。顾梦琪[13]研究水解酸化+A/O组合工艺对活性艳红印染废水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COD、氨氮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2%、83.5%和71%,该组合工艺对染料废水的脱氮效果十分明显。
        结束语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匮乏的情形下,废水的有效处理成了急待攻克的重点难题。现在整个社会对于环保的意识越来越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政府部门对于污水排放的管控也越来越严。传统废水处理的方法已不能满足污水排放的现有标准,将废水处理工艺不断升级更新是纺织印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龚渝涵.光催化降解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当代化工研究,2019(01):18-19.
        [2]姚小文,王白杨,陈海红.高浓度染料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与运行[J].中国给水排水,2019,35(02):83-87.
        [3]王春梅,尹宇,郭正祥,杨瑞燕.活性炭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印染,2019,45(02):42-45+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