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价值评估与核算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黄婧
[导读]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资源过渡消耗和环境急剧退化。
        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博罗分局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资源过渡消耗和环境急剧退化。这些已对各国的经济与生活产生瓶颈作用,从而影响到人们的福利水平。迫于这样一种严峻的矛盾局面,各国开始密切关注和热烈讨论可持续发展问题。与此同时,国内近30年的粗放式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日益恶化的矛盾也促使资源环境问题备受关怀。在各类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中,价值评估又是大家争论的焦点和剖析自然资源与经济间互动关系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研究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来衡量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无论对SEEA的改革,还是对经济转型期的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意义非凡。
        关键词: 资源环境; 价值评估; 核算问题
        1、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1.1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主要目的
        通过研究资源环境价值,借鉴不同体系对于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和思想,学习其价值评估方法。从而对国内的情况进行参照式研究,得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结论与对策,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和对资源环境的妥善保护。
        1.2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意义
        首先,随着经济增长以及对资源环境的使用,资源从最初的富足变为今天的缺少,甚至部分资源面临消耗殆尽的问题;同时环境方面急剧恶化,人类的生存面临挑战。所以,对于全世界来说,资源环境价值评估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其次,目前我国面临经济转型,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式逐步向集约式转变,资源环境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2、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理念
        本人认为,虽然当前对资源环境的价值评估还不成熟、对其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但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经迫使我们急需了解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资源环境的耗减和损耗将在多大程度上制约我们的经济发展。所以,对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是大势所趋。至于在研究方法上冒犯错误的风险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技术从诞生到成熟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不能因为怕冒风险就放弃研究。否则,将违背科学研究精神和坚持真理的基本态度。
        从国内来看,2004年国内学者在杭州召开的建立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际研讨会上,对绿色GDP问题做了深入的讨论。2006年9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报告指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亿元,占总成本的55.996;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0亿元,占总成本的42.9%;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7.4亿元,占总成本的1.2%。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标志着中国绿色国民经济算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世界上尚没有哪一个国家开展全面的环境经济核算工作,因此,中国环境经济核算工作的开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尝试。不过,由于部门局限和技术限制,此次核算未包含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中的生态破坏成本,只是计算了环境污染损失。一个完整的绿色GDP还需要更为艰苦的工作。完整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至少应该包括耕地资源、矿物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等5大项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2大项环境退化成本以及资源更新和环境改善的效益价值。
        在环境核算研究上,国内学者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王立彦于1992年提出了“环境一经济’’相关联核算模式的附属帐户设计方案,以便通过“环境一经济"相关分析的指标和资料对环境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

杨灿的<国民核算与分析通论》吸收了当前国内外资源环境核算的精华,并具体分析了资源环境中关于真实储蓄的核算问题。钱伯海提出了国民大核算理论,有机地将经济、社会、自然结合起来,为国内关于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核算问题指明了方向。雷明提出了环境核算投入产出表和帐户体系。高敏雪有许多部著作提出了资源环境核算和统计的分析框架。学者们的理论贡献推动了我国资源环境价值核算的工作,为我国建立完善的资源环境价值核算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资源环境价值核算方法的推陈出新和飞速发展使我们看到了该研究的乐观前景,但也使我们认识到资源环境价值核算问题还是襁褓中待哺育的婴儿,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使其茁壮成长。
        3、资源环境价值与经济的关系
        3.1.资源环境的价值
        对于资源环境的价值界定首先依附于理论的支持。但是同一问题在不同的领域的不同解释的问题依然存在,所以,本文的经济学观点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出发,探讨各种问题的意义。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资源环境就是人类在经济活动中所依托的完全自然产生的事物以及服务。但是我们又不能硬性地把资源与环境区分开来。资源环境的经济价值需要分类估算,从核算方面出发,分为流量和存量的价值评估,两者互相关联。具体分析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资源直接利用所反映的价值,第二是未来使用价值反映的价值,第三是非使用价值。
        3.2.经济发展对环境价值的改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可能在经济发展不足时完全没有用处的资源在经济发展之后得到完善的利用这就是经济发展为资源价值带来的有利一面;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经济的发展导致环境的污染,从而使原来有价值的资源变得毫无用处,这就是经济发展对于环境资源的不利一面。通过分析可知,如果企业只考虑自身发展,不为外部性污染付出代价,最终将导致资源毁灭。
        3.3资源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
        经济与资源互相影响制约的同时,也可以产生互相促进的关系。经济活动会给环境资源带来增长或者退化。从两者之间的关系出发,合理地分配资源,利用资源,必将给资源带来良性发展,即可持续发展资源。
        4、资源环境价值评估
        资源环境价值的评估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综合性原则,原因就是资源环境种类繁多,需要综合考量;第二是代表性和针对性原则,同样由于资源环境内容太过丰富,所以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针对分析;第三是兼容与独立相结合的原则,因为任何资源环境的评价理论都是互相独立的,但是也要兼顾别人理论的精华;第四是国内外经验要合理搭配,由于国家性质的特殊性,所以在泊来经验方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结语
        资源环境价值不仅需要完美的价值评估技术,还需要有效的制度设计和路径安排对资源环境的价值耗减、退化进行补偿,并通过各种措施促使各类经济活动合理利用各类资源环境,保持其价值的保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如何合理的利用资源,使资源环境为我们在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活动中提供更好的各项功能。所以笔者认为,估价是在统计技术层面上为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而制度却是资源可持续发展具体保障,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完善的资源环境价值评估应该是评估技术和制度保障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彭武珍.环境价值核算方法及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3.
        [2]郑易生等.深度忧患一当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嗍.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