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030006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近年来通过建立基层的公共服务机构,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国家创新基层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论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现有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乡村治理工作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以公共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公共事务治理中作用的理论架构,确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公共事务治理中的主要作用。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三大方面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供决策者和管理者参考,即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全面深化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完善体制机制。
关键词:公共治理基层党组织公共事务
一、公共治理理论
(1)概述
公共治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在上世纪末期,该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政治发展和行政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领域。詹姆斯•罗西瑙(J•N•Rosenau)在他的著作《没有政府的治理》中这样定义治理:“一系列活动领域里虽未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的管理机制”。他认为“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著名公共管理学家简•莱恩认为:“公共治理理论是关于政府运作方式的一系列理论。公共治理理论不仅是分析政府政治决策方式的理论框架,而且是对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方式的研究。”
二、基层党组织在乡村公共事务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1)加强领导,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保障党的意志的贯彻落实。
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不同程度的存在软弱涣散的问题,各类宗族派系斗争不断、信访问题严重,党员干部缺乏责任担当意识,部分党员干部不能甚至不想为党的事业奉献努力,这样就使得党的意志的不到贯彻执行,影响村庄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使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得不到保障,进而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
(2)推动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形成
健全乡村治理自治体系。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起着带头引领作用,为村民委员会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的自治组织功能保驾护航,使村民委员会在办理乡村公共事务,协调本村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协助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农村党组织对村民委员会具有监督村务工作的权力。通过村务监督有利于保证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的实现,保障村民知情权,促进农村和谐的,最大限度在源头上遏制乡村治理腐败问题。
(3)整合各类资源,解决公共事务治理难题
整合经济资源。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头作用,整合村庄现有土地资源、山场资源、矿产资源、河流资源等各类经济资源。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统筹考虑,谋篇布局,一方面,要抓住重点,突出治理乡村经济资源要素零散的问题,厘清历史旧账,追回尾欠,托清底子;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充分利用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农村基层经济组织,使其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有效的整合经济资源。
三、基层党组织在乡村公共事务治理中的问题分析
(1)公共服务能力不强
群众办事大厅是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重点,为群众提供政务服务、生活生产服务、组织服务等公共服务是其一项重要职能。但实际上群众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能够真正办理的业务偏少,只有民政、计生、医保社保等的少量代办服务事项,部分业务还须经过上级部门的层层审核,程序相对繁琐,时间耗费较多。
2)经费保障不足
行政村(社区)普遍存在因缺乏资金而导致这类活动场所尚未建成或者设施相对简陋。另外有一些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还因缺乏自主办公用房,需租借场地,加上城市区域的房租普遍较高,制约了党群服务中心的选址,导致部分服务中心的场所位置不够理想,给办事群众带来不便。
(3)运行机制不健全
在构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过程中,上级部门和服务中心均出台了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服务中心的运作。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极大降低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弱化了党群服务中心发挥基层治理效果。
四、基层党组织乡村公共事务治理优化对策
(一)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党组织要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需要进一步明晰乡村治理理念,厘清其在乡村治理中角色,加强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通过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领导,加强改进乡村治理方式,促进乡村治理水平的提高,为引领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全面深化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
在选配支部书记是要广泛吸纳懂农村、爱农村的人才参与基层公共事务治理。着重通过开设农村治理课程、外出考察学习、在职学历教育等多种方式,培养支部书记能力,提高支部书记治理水平,推进乡村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农村党支部应该担负起引领乡村各项公共事务治理的重担,在乡村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农村党支部要贯彻好、执行好党中央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村务、党务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推进村庄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协调发展,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三)完善体制机制
一方面,要改良机制,在乡镇一级要合理设置涉农部门,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足够支持,提升涉农部门工作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统筹规划,着眼全局,在乡村治理方面要把眼光放长远,加强协调,改变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项目预见性不强、分散零乱的现象。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适应新时代社会变化,和群众对社会治理的新要求,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手段,利用新兴媒体、自媒体等新形式,将我党的优良传统融进现代技术之中,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更好开展,更好服务于基层治理工作。
参考文献
[1]Bushnell C J.The community center movement as a moral force[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thics,1920,30(3):326-335.
[2]HasenfeldY,Schmid H.The community center as a human service organization[J].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1989,18(1):47-61
[3]Collinge B.New consumer online services[J].ElectronicLibrary,1995, 13(2):116-126.
[4]汪锦军.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如何认识政府的作用[J].当代社科视野,2008,(5).
[5]肖纯柏.党在农村的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探析[J].党政论坛,2009,(4).
[6]邹燕秋.适时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河南省社旗县“三加”模式的调查与思考[J].中州学刊,2014,(04).
[7]张书林.改革开放36年基层党建创新论析[J].学习与实践,2014,(07).
[8]曹亚雄,柳李华.社区化党建:当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代转换[J].社会主义研究,2015,(02).
[9]于建嵘.如何提高乡村基层治理能力[J].国家治理,2015,(41).
[10]郑杭生,潘鸿雁.社会转型期农民外出务工现象的社会学视野[J].探索与争鸣,2016,(1).
[11]陈敏,曾令辉.乡村社会治理中基层党组织功能调适与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