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王伟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伟
[导读] 摘要: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契合时代发展趋势,当前“互联网+”趋势愈加明显,建筑行业要积极地与信息技术做好融合。
        新疆东方友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契合时代发展趋势,当前“互联网+”趋势愈加明显,建筑行业要积极地与信息技术做好融合。在建筑工程管理活动中,信息技术将能够发挥出较大效用。建筑是人们居住、工作的主要场所,是非常重要的设施。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速度很快,不过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始终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而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先进的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在处理建筑工程相关的各类信息时也能更有效率,及时的发现、处理问题,提升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这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现阶段,大数据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其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建筑行业需要积极转变管理观念,更加关注信息化建设。可以说,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积极意义
        1.1保证建筑工程规划的科学性
        建筑行业十分重视工程建设的严谨性,其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周密的规划方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要注重调配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制订科学的项目规划。在项目监督、财政预算和资金流动的监管及策划工作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制订具有可行性的建筑工程规划。且认真分析资源调配概况,基于核心业务确定发展战略,增强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建立更为完善的数据分析体系。
        1.2有利于建筑工程全面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需要多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同时需要对每一个环节科学把控。如在建筑工程中无法保证管理的质量,则在工程建设中容易引发失误,无法及时更新工程信息且无法实现资源共享。而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则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管理效率。信息化管理可实现工程的全方位管理,为工程提供便利,利用摄像机或录像机实现工程现场的动态管控。
        二、“互联网+”环境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传统施工项目人员密集、现场管理混乱,导致建筑工程生产效率较低。信息化管理的使用,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各项效益,在“互联网+”环境下,建筑工程管理活动的理念将得到具体转变,即更加关注建筑工程管理活动标准和质量的提升。由此,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关注当前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对信息化管理缺乏科学认知、信息化技术与管理活动的融合范围和融合深度不够等,同时在推行具体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参建各方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设备、管理软件系统等,都将导致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效率低下。此外,针对“互联网+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其核心在于工程数据信息的及时收集与高效共享,而当前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大数据技术不够重视和了解,导致无法发挥出数据优势,从而阻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互联网+”环境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3.1构建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
        某建筑工程项目位于城区中心地段,政府监管部门及业
        主单位均对项目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在进行管理时,执行
        高标准,并合理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工程项目各项信息的高效和精准梳理。基于此,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按要求使用相关政府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同时构建了涵盖项目主要业务的集成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对项目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处理,确保各个业务模块之间可以即时、全面沟通。
        3.1.1工程用工信息化管理
        工程总包单位通过市建设领域管理应用综合信息平台,使用工程实名制管理系统和工资支付分账管理系统,动态填报工地工人信息与工资支付情况。政府监管部门利用“平台”的预警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欠薪的苗头隐患。

以“平台”实名信息记录为依据,精准举证处理欠薪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
        3.1.2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
        工程建设管理效率关系到建筑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因此,管理人员有必要针对建设过程采用专业的信息化管理手段。BIM(建筑信息模型)是应用于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工具,使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得以充分共享。通过搭建项目BIM平台,结合二维码技术对预制构件的加工、运输、仓储及吊装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3.1.3工程日常监督信息化管理
        参建各方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在政府监督管理方面,监督人员通过监督管理平台,利用移动监督执法APP、接入现场视频、无人机拍摄等方式对工程实现信息化管理。其中,工程检测数据与监督管理平台、诚信评价系统有机结合,实现对异常数据的分析汇总及自动报警提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人员能及时、准确了解现场工程实体质量状况,为现场质量问题及隐患排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检测数据共享也为检测单位诚信综合评价系统评分提供了数据支撑,在规范检测市场竞争规则上发挥重要作用。另外,为强化起重机械(塔吊、人货梯等)的监管,要求施工单位在市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系统录入安装、使用、拆卸等信息,现场安装起重机械设备自动监控设备以及操作人员人脸识别考勤系统,以便监督人员对工地施工安全进行监控。
        3.1.4工程验收信息化管理
        建设单位直接在市联合验收信息平台发起申请,全程无需纸质材料入案。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各部门统一开展现场验收,各职能部门同步审核,并与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接,严格按照规定期限办结。
        3.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互联网+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盛行,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即需要加深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并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应注重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专项信息化技能培训,具体包括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使其掌握应有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专业的信息化软件的操作技能。同时,要注重开展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经验交流会,使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接触更多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从而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程管理活动之中。
        3.3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时,需要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支持,因而需要将基础设施建设看作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内容。在进行具体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时,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及工程各方主体需组建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并搭建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在信息化管理设施的布设方面,则要从网络环境、设备提供等方面予以全面支持,即要形成高效率的网络传播环境,并布设计算机设备,同时要开发与本工程管理需求相适应的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并在专业的管理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对管理系统的升级,确保管理系统能够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结语
        在“互联网+”新时期下,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从信息化建设角度对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活动予以具体改善。结合实际的工程管理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项目数据进行高效收集和整理,并在各专业模块的充分协调下,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活动效益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姚辉.论“互联网+”时代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J].居业,2020(01):175+177.
        [2]闵鸿.论“互联网+”时代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J].居舍,2019(36):5.
        [3]和梦露.互联网+时代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内江科技,2019,40(03):121-122.
        [4]李娜.论“互联网+”时代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