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后护理方法有哪些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6期   作者:唐建芳
[导读] 产妇在分娩后需要怎么护理?这是多数人都极为关心的问题,
        产妇在分娩后需要怎么护理?这是多数人都极为关心的问题,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产妇产后护理的方法吧!
一、心理护理
        产妇产后极易出现心理障碍,分析原因主要与年龄层次、人际交往、工作压力、婚姻与家庭生活等因素有关,若是不及时进行疏导,容易发展为抑郁症,影响母婴健康与家庭和谐,所以该怎么进行心理护理呢?
        第一,家属支持。鼓励产妇家属多探望、多关心产妇,营造轻松、良好的家庭氛围。
       

       
        第二,加强沟通。加强与产妇的沟通,告知其乳房护理方法、母乳喂养方式等,便于产妇掌握产后康复技巧,减少焦虑、不安、紧张等负性情绪。
        第三,角色转换。产妇在分娩后的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母亲”角色,主要与心理准备不足、缺乏新生儿护理技巧有关,一方面而言,需要鼓励产妇积极适应当前人物身份,尽快接受角色转变;另一方面需要主动、积极的讲解新生儿护理要点,包括洗澡、抚触、按摩等,以便产妇出院后可以独立进行新生儿护理,有效培养感情。
        第四,放松训练。指导产妇进行放松训练,进一步改善不良心态,如:播放舒缓、轻松、愉悦的音乐,营造舒适、轻松的产后环境;指导产妇进行呼吸放松操;若是阴道分娩者,可支持、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加快康复进程,若是剖宫产者,注意按时翻身;定期按摩产妇小腿、大腿肌肉,促进血液回流,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
        第五,信息支持。产妇负性心理的产生也与缺乏相关信息有关,对此,可向产妇发放信息需求表,结合需求表制作健康教育宣传册,包括提供新生儿身体状况、产褥期健康指导、门诊医师上班时间、饮食方案、母乳喂养热线等,以此改善产妇产后认知,减少焦躁情绪。
        第六,疼痛干预。产后疼痛主要与子宫收缩、切口等有关,容易影响产妇睡眠质量,产生负性情绪,对此,可采用下列疼痛干预方法:(1)评估疼痛程度,谨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止痛;(2)鼓励家属与产妇多交谈,分散疼痛注意力;(3)减少夜间护理活动,及时调整光线、温湿度,营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
二、产后出血护理
        产后出血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对此,可采用下列护理措施预防产后出血,具体而言:
        第一,按压宫底,注意观察生命体征、阴道流血情况、宫缩情况等,保证导尿管通畅,并加强会阴护理。
        第二,注意平复产妇紧张、焦虑等情绪,减少情绪波动,防止影响子宫收缩,发生产后出血。
三、饮食护理
        结合产妇饮食喜好、饮食习惯、身体状况等,制定合理的产后饮食方案,控制每日进食数量,可增加进食次数,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控制在55%-65%,蛋白质控制在15%-20%,脂肪为25%-30%,热量约为147千焦,并选择豆制品、奶类、蛋类等富含高蛋白的食物,与此同时,还可以鼓励家属共同督促产妇进食情况,若其有不良饮食嗜好,需要及时帮助其更正。
四、康复护理
        讲解盆底康复锻炼的知识,包括讲解盆底肌功能、结构、受损原因、康复锻炼的价值与注意事项等,在此基础上,指导产妇进行盆底康复锻炼,具体方法是:取仰卧位,将双腿予以弯曲,收缩肛门3至5秒,再放松肛门5至10秒,每日锻炼20-30次,另外,需要叮嘱产妇在收缩肛门肌群、阴道等过程中,还可伴有腹部、大腿内侧肌群、臀部肌群的收缩,以便增强康复锻炼效果,每日锻炼4次,每次10分钟,需要坚持锻炼6至8周。
五、下肢静脉血栓护理
        产妇在妊娠期间受子宫增大的影响,可压迫髂静脉、下腔静脉,阻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加之产后卧床时间较长,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护理方法为:
        第一,卧床姿势。指导产妇正确的卧床姿势,按时按摩下肢,从下肢远端至近端逐渐按摩,期间结合产妇表情状态控制按摩力度,防止因力气过大而影响舒适度;当产妇平卧时,可用软垫抬起下肢,保持屈膝关节15度左右,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第二,产后活动。指导产妇多做翻身动作,加快麻痹肠肌蠕动;当产妇能够进行体育活动后,指导其进行踝泵运动,即:躺在床上不动,放松大腿,尽力向上勾脚,之后让脚尖向下,保持10秒,间隔30分钟锻炼5分钟,促进淋巴回流与血液循环,增强体质,缩短住院时间与卧床时间,预防静脉血栓。
        第三,健康宣教。告知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的成因、危害,加强产妇重视程度,使其能够积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避免做出错误行为。
六、便秘护理
        产后便秘亦为常见并发症,主要因饮食结构不当、产后身体虚弱、心理变化、长时间卧床所致,轻则影响产妇睡眠质量、情绪、泌乳,重则增加阴道流血量,妨碍子宫收缩,发生脱肛、痔疮等疾病,所以必须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包括:
        第一,心理干预。产妇由于会阴伤口疼痛、剖腹产创口疼痛而畏惧排便,即便有便意也不愿意排便,可发生人为的产后便秘,容易加重抑郁、焦虑等心理,需要告知产妇按时排便的重要性,鼓励其克服排便恐惧,避免负性情绪影响神经系统,从而加重便秘症状。
        第二,按摩干预。让产妇平躺在床上,用手指顺着横结肠、乙状结肠等进行按摩,每日3次,每次10分钟,连续进行3天,改善便秘。
        第三,饮食干预。在保证营养充足的前提下,进食新鲜蔬菜蔬果,并增加粗粮等膳食纤维较为丰富的食物,改善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总之,产妇在产后极为虚弱,需要加强饮食、便秘、下肢静脉血栓等的护理,以便产妇能够尽快恢复健康状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