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究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7期   作者:黄仁轩
[导读]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非常严峻
        内容摘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非常严峻,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机构的不断完善,更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不仅要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还要为他们注入积极、健康的生活热情,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的合格的接班人。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现状:  对策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迎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城镇化进程非常迅猛。由于城市空间的拓展,就为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一些原来在农村居住的年轻人,纷纷进城务工,使得他们没有办法和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而是把孩子们留在了农村,托付给了老人或者亲戚朋友抚养。这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值得大家关注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1]。
        据最近全国妇联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2]。我校863名孩子中,留守儿童224名,占26%。其中80%以上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其余由叔、伯、姨、姑等亲属监护。通过我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习成绩较差
         留守儿童的平均成绩比其它孩子要低5分左右。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大多数是由祖辈监护。七老八十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由于文化水平低,在家里根本无法对孩子们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只能把孩子们的生活照顾好。而且他们觉得只要孙子安全地长大就已经是健康成长了,也算是顺利完成了儿子,儿媳或女儿女婿交给自己的任务。
(二)性格内向、孤僻,遇到问题不善于与他人沟通。
        主要原因还是与监护人沟通过少,监护人的正面、有效的教育太少造成的。隔代监管,加上溺爱之心情,往往在孩子们的行为不规范时不当一回事,甚至放弃教育的机会。而由亲朋好友监管的留守儿童,监护人又觉得不太好管,这样就导致留守儿童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怀。正因为在生活中没有可以值得信赖、依靠的对象,从而就容易造成他们的性格和心里出现偏差。
(三)集体观念淡漠,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与父母的沟通,缺少了父母的赏识,也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较差。另外,因为长时间的失去了对父母的依赖,他们的内心非常孤独,很少与人交流和沟通,逐步养成了无论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为自己考虑,缺乏集体主义观念,不注意团结。
二、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其家庭问题、学习问题、安全问题、心理问题和品行问题都日渐突出。这些问题的形成既然是农村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经济体制与人口户籍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也应该由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形成合力来共同解决。
(一)切实发挥政府的职能主导作用
        特别是中心城市,要变留守儿童为“随行儿童”。不断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随着条件的改善,在经济发达、民工集中的地区,实行农民工的市民待遇,享有子女就地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3]。同时要加快专门学校的建设,在民工集中的地区,鼓励扶持专门对农民工子女进行义务教育的社会办学,并切切实实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倾斜。


        作为农民工输出地的地方政府,更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充分发动社会各方力量来关心、帮扶农村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1.是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以确保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2.是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并加强监管,以改善办法条件。其中主要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每个镇乡都应有一到两所这样的学校,以满足这个群体的需求,解决一部分家长的后顾之忧。3.是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并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在本地就业创业的机会,为他们的子女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以达到逐步减少并最终消除“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的目的。
(二)全面发挥学校和教师能动作用
        学校要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由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要能全面反映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留守儿童的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态度和成绩、与监护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学校和教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和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内心深处”。作为教师,应该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的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和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要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仔细观察,多做沟通;在学习上,更要细致、耐心的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级活动中,以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他们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在社会劳动和实践中,培养他们与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并最终在他们的脑海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充分发挥家庭的辅导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职能,这不仅关系到子女成长,家庭兴衰,而且影响着民族的兴旺和社会的安定。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要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提高自身素质[4]。外出务工的父母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监护人和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时间间隔越短越好,要保证能动态的掌握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及细微的心理变化。沟通的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要明确对孩子的爱和厚望,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家境与现状。这样,父母及监护人长期的,无微不至的真爱,将是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他们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三、结语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直接影响到农村的人口素质,影响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策。因此它需要家庭、学校、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最后,我再一次呼吁和恳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让他们像鲜艳的花朵一样享受他们应该享受的阳光与雨露。
        
        
参考文献
[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任嘉威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9-01-15
[2]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郭启朋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1-15
[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究张芳林甘肃教育2019-01-01
[4]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与家庭教育决策合理性雷万鹏;向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