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课程设计尤为重要。如何遵循学生天性发展和内发生长规律,创造学生生长所需的环境和课程体系,努力使学生实现更主动的精神生长是切实需要研究的课题。以阅读文字为核心,融合声、画、影、物、行等群阅媒介进行唤醒式阅读,使核心素养落地,为个体学生量身定制多维阅读套餐,唤醒不同生命个体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引发内在生命生长。
关键词:群感阅读,农村学生,阅读潜能
学生普遍存在阅读时间不足、兴趣不浓、内容不广、深度不够、方法不多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多,心理问题突出(自闭、多动等),个别身有残疾的学生(弱听、弱视、肢体缺陷、大脑发育缓慢)需要更为个人化的阅读模式。以“群感阅读”为切入点,通过课程群构建、评价方式研发优化农村“家庭阅读”基因,提升农村家长综合素养,升级农村家庭教育内核。深入挖掘阅读媒介群,进行群感阅读研究,以阅读文字为核心,融合声、画、影、物、行等群阅媒介进行唤醒式阅读,使核心素养落地,为个体学生量身定制多维阅读套餐,唤醒不同生命个体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引发内在生命生长。
群感阅读是以阅读文字为核心,针对不同阅读对象而调动多种感官,打通感官壁垒,形成感官整合,以满足不同生命个体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以引发内在生命生长为最终目标的阅读理念。 核心理念是用“群感阅读”使“每一个”学生爱上阅读,会阅读,在阅读中生长。
阅读是一个“群感”系统,阅读的所有对象(声画影物行)都一定程度包含文本的信息,通过调动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实现阅读对象的整合融通,使学生有多维选择,使阅读潜能在不同阅读媒介中逐步攀升,推动个体阅读的自觉进行。以“群感”为媒介,将声画影物行等阅读对象整合融通,将文学、德育、艺术、哲学等阅读课程群勾连贯通,深入挖掘阅读媒介群,充分利用文图、影音、符号、模型、场所等调动学生多感官相互作用,实现阅读对象整合融通,完善构建绘本阅读、场馆阅读、儿童哲学阅读、艺术阅读、研学阅读等六大超学科群感阅读课程群,让阅读成为种在孩子心中一颗生命生长的种子。开发上百门小课程,满足每个农村学生个性阅读和生命生长的内在需求,特别满足留守儿童心理需求。引入特色评价体系,将评价与阅读生态融为一体。引进社会资源,设立读书奖学金,并通过“身份体验式”奖励,引领特殊学生逐渐走进缤纷的阅读世界。
儿童哲学阅读课程群
阅读的落脚点在于精神生长,每个学生都是唯一的,有着各自的天赋和兴趣,我们希望学生们看到什么,生长成什么样,与阅读所引导的价值息息相关。通过群感阅读的介入、助推和引领,在审美、心性和价值观等方面刺激学生精神生长的发生、加速和提升,所有德育目标乃至值得肯定和鼓励的思想、情感、意志都应当包含在精神生长的范畴之内,是人的本质生长。
下一步将应用大数据进行阅读诊断分析,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个性化阅读诊断模型,通过有效技术手段和量化阅读者的特征信息及相关数据,逐渐形成基于阅读者的大数据分析环境,准确诊断阅读者个性化的阅读需求;通过软件实现人际交互的阅读,开拓网络软件阅读环境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打破传统阅读中交互在时空上的限制,推动阅读者认知、提高阅读者的阅读技能、增强阅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信心;依托网络建立线上的阅读社区,设计完善的基于阅读社区的个性化阅读路径框架,增加在线阅读社区的智能性,使之更好地扮演阅读导师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徐晓亮, 樊丽萍. 提升群文阅读品质 唤醒情感体验能力[C]// 教育理论研究(第七辑). 2019.
2、蔡秀凤. 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调查及群文阅读策略[J]. 求知导刊, 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