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导向的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6期   作者:王云
[导读] 随着当下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对电子设备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对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下我国对于应用电子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存在一定缺陷,本文针对能力导向的应用电子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探究。
 重庆市涪陵区第一职业中学校
       
       
        摘要:随着当下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对电子设备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对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下我国对于应用电子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存在一定缺陷,本文针对能力导向的应用电子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探究。
       
       
        关键词:能力导向;应用电子;人才培养;模式
       
       
        一、当下应用电子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材配置没有紧跟时代需求
       
        我国高职教育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即使用的教材往往多年不更新,且教师年龄普遍偏大,教材知识老旧,应用电子方面同样如此。当下社会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前的知识对应用电子人才能力的培养起不了大的作用。除此之外,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需要不同难度的教材配套,才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完全使用同样的教材,也会导致人才的浪费。
       
        2.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应用电子人才的能力水平,十分依赖于教师的素质。在当下应用电子人才培养的主力是高职院校,其教师大多都为本科生,缺乏一定的知识深度和实践经验,也缺乏部分作为教师所需的基本素养。而教师在课上课下与学生的交流是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如何安排课程,教师如何讲解知识,教师怎么分配时间,教师怎么和学生相处,都和学生毕业后的技术能力息息相关。同时,好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更适合未来的学生和当下社会的需求,这对整个应用电子人才培养模式都是非常有利的。
       
        因此,当下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能支撑教学的要求,导致应用电子人才培养模式出现问题。
       
        3.高职学生在用人单位处的评价较为不佳
       
        考虑到职业院校的生源不比本科院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教学效果不受重视,这直接导致了学生不能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在走入工作岗位时不能适应工作环境的现象。经过长久积累,社会上便形成了“高职出来的应用电子专业的学生工作能力弱”等说法,用人单位不愿意要或工资低,学生就不愿意学这门专业,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了应用电子人才的流失和整体水平的降低。这对电子行业的整体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完善应用电子人才能力提升培养模式的方法
       
        1.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引入实践内容
       
        应用电子学科最重要的就是应用,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需要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否则教学就是徒有其表,做无用功而已。要完善应用电子人才教育模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有用人才,这便需要广大教师在课堂上多多结合当下最新产品来进行讲解。教师要认清专业能力对于每个毕业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减去不必要的繁琐高深知识,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同时教材编写者应更新教材,与最新产品配套讲解,使学生在学校里能活学活用,走出校门就具有广阔的眼界,能看出当下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状况,选择自己合适的工作,并能自如运用在学校中学到的专业知识。
       
        2.教学与需求结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应丰富,教学中切忌唯学历论,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力。作为一位教师不仅仅要具有优秀的专业知识,搞好应用电子教学更要懂得如何开展教学。“会做教师”直观的体现就在于善于和学生打交道、善于管理学生与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要明白学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哪些要讲细、哪些要一笔带过。笔者认为做一个教师并非是专业能力过硬就足够的,尤其是应用电子这类实践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教师应抓住社会的需要,定向培养学生,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被行业所认可。要做到这几点,就需要学校在招聘时提高门槛,对应聘者的专业实力和教学能力都做出考核,降低学历在应聘中的占比。此举可推动教师整体素质的上升,对应用电子人才培养有巨大的好处。
       
        3.学校与企业结合,增加学生有效实习
       
        学生学习应用电子知识大部分是为了走入工作岗位从事生产活动,而非进行科学研究,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就业能力,即毕业就能进入工作岗位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除了在毕业后的锻炼外,还可以由学校组织的实习活动提供。对此,学校应和企业紧密合作,在暑假或特定时间安排学生进厂实习,例如进入大疆,特斯拉等著名先进厂商,避免进入技术落后,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从而浪费学生精力。在大厂实习的经历能教授学生许多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例如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生产管理方式、实际生产经验以及工作制度和环境等,有利于学生确定目标、高效学习,提升学生的总体水平。
       
        当然,在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注意企业的实际效益,部分企业在和学校合作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受益,反而遭受损失,这一方面需要学校对学生能力加强培养,另一方面则需要制定更恰当的合作方式,让企业更愿意将实习机会给在校学生,形成良性循环。
       
        总结
       
        当下我国应用电子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教师素质不高,教材更新较慢且与实际脱节,毕业生在社会上评价不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在文中提出了部分解决办法。改革高职应用电子专业教育模式,促进教师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整体行业进步,优化以能力为导向的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健.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8(33):199.
       
        [2]田野.以能力为本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16(34):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