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分析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8月   作者:郑雪四
[导读] 现阶段我国很多农村以留守儿童为主,随着国家对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视。农村学校以及在校教师对学生的各科能力综合发展也开始进行改革。语文学科作为小学科目中的基础学科,其整体水平可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成绩。而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倾听习惯,是众多教师教研的主题之一。本文作者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自己几十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的总结,另外查阅大量资料,在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上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借此机会分享出来。

郑雪四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珠岙镇高枧中心小学  317102
摘要:现阶段我国很多农村以留守儿童为主,随着国家对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视。农村学校以及在校教师对学生的各科能力综合发展也开始进行改革。语文学科作为小学科目中的基础学科,其整体水平可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成绩。而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倾听习惯,是众多教师教研的主题之一。本文作者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自己几十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的总结,另外查阅大量资料,在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上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借此机会分享出来。
关键字:农村小学语文课堂; 倾听习惯; 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21-02

        引言
        学会倾听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前提条件。而语文课以语言为主,学生更要学会用心倾听。通过倾听可以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知识,通过倾听也可以了解到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用心倾听更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因此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才能保证语文课堂地顺利进行。
        1.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由于年龄低下,思维并不成熟,加之生活经验也较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并不能全面分析和理解。小学生仍然处于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人为影响的阶段。这个时候家长和教师的正向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引导主要以说教和潜移默化方式进行,小学生如果能够具备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则会认真倾听这些说教,将这些正确的思想道德内化到自身的综合素质。另外学生还能通过倾听来有目的接收关于榜样等标杆人物的行为习惯的潜移默化影响,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
        2.农村小学生不善于倾听的主要原因
        造成小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教师方面和学生方面。教师方面是由于教师自身的素质不够,对素质教育的理念并没有完全领会,认为语文课堂只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没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成绩就是主要目的,长此以往,则会导致语文课堂没有趣味性,教学方法枯燥。学生方面原因是由于小学生处于注意力不集中的阶段,上课过程中容易受到课堂之外的东西的影响,对倾听习惯没有一个良好的认识,不注重课堂学习效果,也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只会被动接受知识。
        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策略
        3.1多进行鼓励和引导,促进学生喜欢听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能够发现,很多学生在犯错的时候受到了批评,这样学生的行为不仅不会获得改善,反而会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某个方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健康心理。因此,农村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和表扬优秀的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例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教师应该摒弃以往一味使用“你真行”“你真棒”等比较乏味的词句引导和表扬学生,要学会在表扬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使其有所启发。在引导的过程中表扬并不是唯一,而是一种前提和基础。比如,有的学生在认真倾听教师或其他学生表达时,很容易被一些调皮捣乱的学生所影响,此时教师可以表扬那些认真听讲的学生,正确引导这些捣乱的学生,使其能学习那些表现良好的学生。
        3.2编织妙趣横生的故事,使学生积极倾听
        每个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或者能够激起内心强烈情感的内容。传统的语文课上,教师单纯通过带领学生进行重复性的朗读背诵等,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内容也会感觉到枯燥,没有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根据课本教材来进行改编,把教材中的内容以故事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有趣味性的情节来引导学生说出课文当中的句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讲关于小壁虎的故事:小壁虎是一种爬行动物,基本上只会在晚上出来觅食,它的食物主要是一些蚊子和苍蝇等昆虫。这种动物有四条短粗而有力的腿,因为脚趾上有吸盘,所以能够在墙壁上爬行。壁虎的身体呈灰色的,有一些小细鳞。它还有一条可以帮助它爬行的长尾巴,壁虎的尾巴摆的越快,爬行的速度也就更快,它的尾巴还有另外一个功能,想要知道的话需要大家认真阅读课文,自己从文章中找到小壁虎尾巴的另一个功能。通过给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认真投入课堂教学中,找出小壁虎的另一个功能。
        3.3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倾听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常常对教师的一些行为进行模仿。教师要利用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在教学课文时再次树立榜样。教师在课堂上对某一名词或句子进行讲解时,要试着提问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由于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弱表达的并不是很充分,教师要充满耐心,认真引导学生完整表达。
        在《落花生》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出“我”和哥哥姐姐都认真倾听父亲对落花生特点和优秀品质的介绍,并且父亲也耐心地听我们的回答,双方建立了和谐的交流关系,在这种相互引导和尊重的氛围中,我们从父亲那里知道了很多关于落花生的优秀品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这种礼貌行为为榜样,教会学生无论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要学会认真倾听,养成倾听他人说完话后再表达自己意见的好习惯。
        3.4师生偶尔互换角色,激发学生
        在语文课堂上无论是说话的人还是听话的人,这个角色都不是固定的。本质都是基于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解疑答惑的过程,是在不断互动中达成认识一致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不可或缺的就是对话,会极大地影响语文课堂的深入教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在“听者”和“说者”这两种角色中变换,因此,一旦师生以及生生之间有不同意见和观点,相应地就会产生交流、协商和碰撞的环节,通过分析问题的不同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对于语文教材中那些学生已经掌握了的新知识,教师可以适当地放手,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给其他学生讲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因为角色转变带来的新鲜感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ÀýÈç在课外读本《船长》的教学中,“我先给大家示范朗读”,小老师读得有模有样,只是出现了两处读音问题,教师并没有马上指出问题,而是接下来教师作为“学生”踴跃举手,要求朗读,把问题纠正过来。小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进行朗读,此时已经读了两遍文章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再继续读的耐心和兴趣,所以读的不是很有激情。教师也认为不能再这样下去,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但是这时小老师行动了,直接点了“船长”问道:读了两遍文章之后,你怎么看待船长这个人物?再提问其他同学:你们认为呢,大家讨论一下给出答案。这时其他学生大胆地交流了起来,说出自己看到的新奇景象,听得学生也很认真,整个课堂教学氛围极佳。通过转换角色,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会将自己当作主人公,认真听他人的发言,从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倾听环境。
        总结:总而言之,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只有经常总结和进行自我反思。认真学习有关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理念和方法,创新教育模式,改善课堂氛围,真正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另外教师还要了解到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渗透到学习和生活当中的每个环节中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各种各样的启发点,对学生进行有关倾听习惯的德育教育,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葛晓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倾听习惯的培养[J]. 阅读与鉴赏:中旬(5):44-44.
[2]孙本伦.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J]. 关爱明天, 2015, 000(011):266.
[3]谷文君. 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J]. 教育科学:引文版, 2015(6):00174-00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