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育人环境 育“诚毅学子”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8月   作者:陈淑丽
[导读] 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学校前身为集美职校附属玉田国民学校,创办于1941年8月,成长在陈嘉庚先生旗下,是抗战时期,厦门集美职校内迁大田,为解决教师子女及驻地乡亲子弟的读书问题时所创办,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就保存着我校的旧校舍,具有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充分发挥校史作用,挖掘嘉庚时代精神,以“环境熏陶、课程教育、活动体验”三个层面力求从精神、物质和实践来实现培育“诚毅学子”。

陈淑丽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  366100
【摘要】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学校前身为集美职校附属玉田国民学校,创办于1941年8月,成长在陈嘉庚先生旗下,是抗战时期,厦门集美职校内迁大田,为解决教师子女及驻地乡亲子弟的读书问题时所创办,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就保存着我校的旧校舍,具有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充分发挥校史作用,挖掘嘉庚时代精神,以“环境熏陶、课程教育、活动体验”三个层面力求从精神、物质和实践来实现培育“诚毅学子”。
【关键词】环境;课程;活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33-01

        一、借助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1.发挥毗邻作用
        发挥学校与“第二集美学村”旧址毗邻作用。组织师生参观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陈列馆,体验“森林课堂”,感受历史的沧桑与记忆,感受前贤火热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铮铮铁骨。
        2.创设校园环境
        努力创设“一草一木皆有文化底蕴,一处一景尽显嘉庚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设置了“诚毅”校训景观石、嘉庚塑像,开辟“诚毅”文化长廊:布置师德榜、校史墙、嘉庚语录、嘉庚故事等,以境启发人。通过建筑风格建设和宣传,揭示物质环境蕴含的文化精神。对学校教学楼进行“高檐红顶”“嘉庚瓦”“燕尾脊”“红砖墙”“坡屋顶”等嘉庚建筑元素建设,构成独特的“穿西装 , 戴斗笠 ”式嘉庚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展示了嘉庚先生诸多“中西合璧”的先进教育思想 , 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3.培养主人意识
        学校努力把嘉庚精神、文化与物质环境联系作为宣传重点,通过物质空间的感染熏陶形成潜在影响;同时加强师生主人翁意识培养,组织师生参加“第二集美学村”志愿服务工作,担任解说员或导游,让师生承担起传播、宣传嘉庚精神的责任,在对嘉庚精神的不断阐述中深入了解嘉庚精神的实质。
        二、丰富课堂,感悟嘉庚精神
        以“诚毅”校训为核心确定课程目标,抓住“‘诚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是小学生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实现学生人生价值的道德基石”这一指导思想,与学科教育进行有机融入。如语文研究编写《书海拾趣之嘉庚园》,在相应的课堂中进行拓展链接,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诚以待人、诚以为国、毅以处事、毅以求知的精神;数学研究编写《数园拾趣之嘉庚园》,利用嘉庚文化创设情境,如利用旧址、“森林课堂”求面积、两地相遇问题等,让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中潜移默化,熟悉嘉庚文化;英语研究编写《趣味英语之嘉庚园》,以英语小短文介绍嘉庚文化和嘉庚语录等,利用“每日英语10分钟”和英语兴趣小组,组织学生诵读。
        三、搭建平台,传承嘉庚精神
        持续深入开展“导•悟•行”为抓手的“诚毅”体验活动,以导促悟,知行合一。
        1.以史导诚毅
        举办《弘扬光荣传统,承传嘉庚精神》校史、集美职校迁播史报告会,观看陈嘉庚抗战演讲文献片,参观“第二集美学村”红色教育基地,引领阅读嘉庚爱国故事、语录,举办抗战时期集美职校师生历史风采讲座等,用红色历史引导师生走近嘉庚,使嘉庚精神浸润校园。



        2.以艺悟诚毅
        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缅怀嘉庚,感悟诚毅”主题征文、演讲、道德讲堂、手抄报、“诚毅之光 启航梦想”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艺术展示中,加深对嘉庚精神的领悟。
        3.以行扬诚毅
        以“嘉庚行”和“校园行”双轨并行,弘扬嘉庚精神。嘉庚行即组建“第二集美学村”导游队、开展嘉庚志愿者服务、道德讲堂、“担当使命 缅怀嘉庚”宣传月活动、山海协作“手拉手”夏令营;校园行即开展国学经典文化诵读传播、“校园110”、“祭奠英烈”,进行“诚毅小画家”“诚毅小外交家”“诚毅小作家”“诚毅小数学家”“诚毅小阅读家”“诚毅阅读小博士”评选等活动。
        四、活动体验,践行嘉庚精神
        实施“一体两翼”策略,即以育诚毅品格为主体,以“研学旅行”和诚毅“心手相牵”为两翼。研学旅行即由“嘉庚文化”研究社制定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方案,确立以集美学村、森林课堂、厦门集美大学、厦门集美各小学等为活动目标地。根据目标地的距离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详细计划与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形成研学旅行成果。诚毅“心手相牵”即搭建爱心平台,与薄弱校对接帮扶,搜集薄弱学校、乡村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微心愿”,有条件的师生认领“微心愿”。学校与师生共同践行嘉庚精神,在实践中孕育“诚毅”品格。
        五、开发校本,发展课程体系
        以“嘉庚精神”为载体建构校本课程内容,编写校本教材《诚毅之光》,对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学习行为习惯等加以引导和培养,实现校本课程德育化和学校德育校本化的整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教材以嘉庚故事、嘉庚语录、嘉庚抗战演讲精彩片段、大田集美职校抗战历史故事、抗战时期大田集美职校教师历史风采、“第二集美学村”故事、学校发展史等作为主内容。一二年级《梦启诚毅》《心向嘉庚》 ,三四年级《情育诚毅》《走进嘉庚》 ,五六年级《情筑嘉庚》《璀璨诚毅》,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螺旋式上升发展课程体系。
        六、拓展延伸,启智多元阅读
        在烽火连天的集美职校内迁八年时间里,师生为了躲避日寇战机的轰炸,在仙亭山上开辟了“森林课堂”,成为抗日烽火中一道壮美的风景线。学校以此为教育点,开发“空中课堂”。通过打造“空中课堂”,创新开展“五型多元”语文大阅读活动(即每课延伸一篇相关主题的文章进行学习,每周整合一次相关主题的群文进行赏析,每月分享一本主题健康的儿童文学;每月第一周星期五晨读课为阅读推介课,每月最后一周星期五晨读课为阅读分享课;每年阅读一本中国古典名著;日日一熏陶则是秉承“第二集美学村”的校史对学生进行嘉庚文化熏陶),形式有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月初开阅读指导课,月末开阅读汇报课,期末进行“书香致远”读书笔记、“阅读小博士”和“数园拾趣”评选活动,提升阅读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传承校训“诚毅”文化,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成长的幸福与快乐。
        总之,在校园文化、校本教材、课堂教学中认知嘉庚精神,在主题活动中践行“诚毅”品格,在拓展实践中追寻人生价值,构成从认知、践行到追寻三个维度的教育。三个维度逐步深入,层层递进,又相互作用,构成多维育人模式。立足于学校实际,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以嘉庚精神塑造“诚毅学子”的精神和品格,同时铸就“诚毅之师”。
参考文献:
[1]《集美校友》2019年第5期、第6期.
[2]《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宣讲稿第14稿.
[3]《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发展史宣传册.
该文章系2020年度大田县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立项课题论文,课题名称:《小学思政课程渗透嘉庚精神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dtsz-20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