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毛兵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6期   作者:毛兵
[导读] 语文作为最为基础的学科之一,对于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可以说语文是知识的起点,是文化传播的纽带;而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老师应该自然地将其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要知道语文学习既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呆板的数学方程,而是“活”的语言,是文化的艺术,只有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教师才能真正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世界。
成都市东部新区三岔镇初级中学
       
       
        摘要:语文作为最为基础的学科之一,对于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可以说语文是知识的起点,是文化传播的纽带;而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老师应该自然地将其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要知道语文学习既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呆板的数学方程,而是“活”的语言,是文化的艺术,只有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教师才能真正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世界。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逐渐进入良发展,时代的进步对初中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传统的死板、僵化、高度同化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也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而传统文化教学在实践中的缺位也让语文教学丧失了文化传承和文明传播的纽带作用,所以当下的语文教学模式亟待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而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逐渐改进教学方法:
       
        一、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以传授语文知识为基本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完成这些教学任务,教师需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用不同的方式体现语文知识的特色,而渗透传统文化作为基本的教学手段,受到了诸多教师的青睐,主要是因为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历史内容接轨,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更是传统文化渗透的直接体现,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以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传统,热爱祖国。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往的教学方法只注重语文工具性教学,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深层次内涵。传统文化篇章中充斥着古人的生活风俗和思想志趣。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汉字的语言、韵律之美,也能对传统文化的产生背景形成粗略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承载诗人情怀的古诗词获得社会、人生方面的感悟,这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无疑有着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当积极进行古诗词教学,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从古诗词中汲取精神力量的能力,以此促进树立尊师重道、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心理活动,尽量将课文内容和现实联系起来,以此强化学生课堂参与,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事实上,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有相当部分与传统文化有关,文言文、古詩包括现代诗词文章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传统文化内容。例如《沁园春·雪》中写到的“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的“风骚”指的本是《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不过后来泛指文章辞藻。因此,适当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进而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现状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次,轻视学生的课堂参与,让原本内容丰富、涉猎广泛的语文教学课程变得生硬死板、了无趣味,这就让处在青春期,活泼、好动的初中生无法提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讲课成为“一言堂”,新课改后,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发生改变,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增加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次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以学生为主的新课标改革,无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尴尬局面,尤其是社会竞争力的增加,让许多教师过分关注学生成绩,忽略了传统文化教学渗透,掩盖学生个体的差异,将课程教学局限在课本知识和考试范围内,导致学生应试能力强,语文素养不足的局面出现。


       
        四、初中语文教学引用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一)教材衍生,渗入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由专家经过一系列筛选确定的适合初中生学习的经典篇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宽、衍生,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开阔传统文化的学习视野,丰富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文言文《爱莲说》的教学案例中,教师用两个问题“1.文章借莲花来比喻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在文章中,作者认为的君子是怎样的人?”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讨论,随后教师为学生解释重点文言知识,对全文做出翻译,指导学生理解性背诵课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入传统文化,通过文言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古人的坚持,感受古人的高尚情操,学习古人的伟大精神。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产生学习兴趣,提高集中度,反之则效果不佳,传统文化与我们当下时代下的文化差异较大,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应该通过多个途径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其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老师在教学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研究当下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状况,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接触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
       
        其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文化与当下存在很大时间跨度,因为所处的政治环境、生活环境差异较大,学生们很难理解传统文化出现、发展过程的重要意义,无法想象多年前的历史,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通过看、听直观了解课本中描述的传统文化发生场景,从而加深理解。
       
        其三,创设教学情境,老师可以经常组织传统文化教学情境,比如,在教学《论语》时,可以创设孔子教学情境,老师扮演孔子,学生们扮演其不同学生的角色,进而带领学生们一起阅读论语,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大胆朗读,并产生浓厚的论语学习兴趣。
       
        (三)学习经典,感受著作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文学著作,文言形式阅读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文学经典,在经典中感受傳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播放谱好曲目的诗词,组织学生开展“古词新唱”的歌唱比赛,在唱歌的轻松环境中学习,让学生在唱歌过程中背诵,既能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又能让学生轻松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去阅读文学经典,从易到难,从少到多,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有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形式多样,方法创新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很多,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局限在课本内容上,而是要让学生以轻松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大意划分,取其中范进中举的情形,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还原当时范进中举以后形态变化情景,体会范进的真实情感,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对人物的了解更加透彻,理解范进中举之后的反常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特色,学习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学生民族意识
       
        五、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活动,让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学习传统文化,继承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付会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18,No.373(25):52-53.
       
        [2]麻树德.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华少年,2018(20):79-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