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理念探究——以宁国市为例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倪振东
[导读]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仅局限于布局的合理性,更强调了生态城市的建设,立足在城市化建设的基点上,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规划应从整体上实现与环境的完美融合。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仅局限于布局的合理性,更强调了生态城市的建设,立足在城市化建设的基点上,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规划应从整体上实现与环境的完美融合。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地区城市双修设计理念,并以宁国市为例进行具体的理念应用分析,希望给相关工作人员一些有效参考。
        关键词:城市双修;城市设计;生态保护
        引言:“城市双修”这一概念引入的主要目的是在修复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通过合理手段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使居民得到更为良好的居住体验。在“城市双修”指导下,充分实现了城市生态建设的科学化发展,避免了以往因过于强调城市建设而忽略环境保护的情况,有效提升城市的品质。
        1.宁国市生态建设背景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城市的中长期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强调在推动城市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注重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将人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突出城市的绿色发展。要摒弃传统的大拆大建模式,注重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在保持城市建设的同时,应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双修”中集中体现了城市修复这一原则,本文主要以宁国市为例,基于从整体上对宁国市的认识,清晰“城市双修”的指导地位,确保宁国市生态城市设计的顺利开展。
        国家高度重视城市的生态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为宁国市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建议。宁国市在建设中将生态环保作为核心要点,强调城市的开放性、创新性和区域性。致力于打造生态型工业城市。政府强化城市知名度的打造,在确保城市经济增长和环境综合治理的共同发展中,突出城市竞争力的内核。在宁国市的开发过程中,应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城市的协调建设,注重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使自然环境完美融入到宁国市的城市建设中,提升宁国市的山水观赏度,在最大程度上打造更具自身魅力的城市文明。目前,宁国市的生态城市开发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就,各种生态修复项目有条不紊开展[1]。
        2.宁国市双修理念生态城市设计问题分析
        2.1自然环境问题
        宁国市风景秀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其山体管控不到位、绿色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使宁国市无法发挥真正的生态价值。山体破坏。宁国市在经济增长的需求下,土地资源逐渐紧缺,因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山体被不断侵占,在极大程度上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情况的出现。同时,山体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开发。为深入挖掘山体的价值,其山体旅游项目较为单一,相关体验路线相对较少,游客多元化的旅游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
        2.2城市建设问题
        就整体而言,宁国市的城市建设存在很多不足。城市管控的不到位,使自然环境和城市建设未实现良好的衔接,城市空间建设特色化不够突出,缺乏自然环境空间的建设。内河建设与建筑之间较为紧密,没有体现其理应具有的景观功能。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郊野公园周边设置了五处建设步道,使其交通可达性更高。但城市公园在数量建设上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导致部分区域尚未得到城市公园的合理设置。同时,周边建筑过多的问题,导致其步行的可达度不高,即使在近距离内,居民也无法直观欣赏到城市公园的内部景观,并且入口设置过于集中,导致一些公园难以进入,很多绿色空间没有切实发挥出其功能,而被迫成为消极空间,城市公园的服务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2]。
        3.宁国双修理念生态城市设计要点
        3.1自然环境修复
        山体是城市的重要自然资源,在实现净化城市环境的基础上,丰富了民众的可观赏景观,美化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强化了城市的形态特色。政府要高度重视山体保护,通过合理规划,促进山体的永续保护。城市建设的推进,山体淹没在一片现代化建筑之中,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山体深受到其侵占的威胁,移山造地情况的出现,使宁国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破坏。要想使宁国市的双修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应集中对破损山体进行修复。首先应将破损山体进行分类修复,结合实地考察,根据山体的土质结构、坡度等条件的不同,详细制定出系统的山体修复方案。
        在山体的绿化修复中,土质边坡的修复工作主要采取喷播的方法。根据山体的实际情况,在边坡中种植相关的木本植物,对植物进行喷播,突出树木的本地化,使山体实现自然生态的回归。在具体的山体修复方案中,应按照具体的山体坡度和体量,有针对性制定技术方案和实施措施。例如,针对一些呈现小段落分布的边坡,其体量较小,坡度不超过40°,可使用微地形的处理方式,立足在边坡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地形放坡的整理,种植植物,图1为微地形处理效果图。边坡的体量较大,坡度不超过40°,可采用液压喷播技术,在整理边坡的同时,实现绿色护坡,对边坡可直接液压喷播。如果边坡的体量较大,其坡度在40°~60°。挂三维网客土喷播技术可实现边坡的修复,针对部分坡度较陡且出现夹带碎石情况的部分,应先确保排险清理工作的完成,对边坡进行整理和修整,使其坡度保持在50°左右,此技术的优势在于成坪快,不仅能实现边坡的稳定,还能保持植物覆盖率,一旦坡度的高度超过10m,可将方案修改为框格土绿化技术,促使边坡稳固[3]。
 
        图1  微地形处理效果图
        3.2城市建设修复
        宁国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城市建设框架,政府应立足整体,系统梳理出城市生态建设发展的脉络,深入探索城市双修理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宁国市生态城市建设项目,全面加强对城市的系统管控,从而达到快速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的目的。在城市的规划中,要立足于城市居民的实际情况,积极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行为爱好展开调查,确保城市规划建设更符合民众的居住需求,结合宁国市发展现状,通过借鉴类似城市的建设经验,使宁国市的生态建设进一步提高。在生态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着重考虑区域资源、交通条件等各方面因素,严格校核整个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方案,确保方案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更具有经济性和合理性,推动城市双修理念对城市空间问题的有效解决。
        宁国市的双修工作的重点在山水、人文修复以及城市的整体建设,强调了山水宁国的设计理念。以公园建设为例,宁国市公园建设主要分三部分,其一是郊野公园建设,宁国市在城市设计中通过山林绿地优势的有效利用,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十个郊野公园,并配以环城绿道,整个公园建设更接近自然,使城市和乡野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其二是城市公园建设,郊野公园建设目的是让居民实现快速得见自然,而城市公园的建设是实现居民快速到达公园,在这之中,突出了公共空间的主题性建设,将城市功能与人需求实现紧密衔接,促进城市的风貌建设。
        宁阳公园地处宁国市老城区,建设良好。公园外有绿树,内有湖泊,树影斑驳,湖水清澈。但是其建设的一大缺陷就是入口集中,景观单一。园区内部封闭,再加上外围建筑和树木的遮挡,使公园通透性较差,服务效率也得不到有效提高。图2为宁阳公园入口图。通过政府融绿工程建设,增加了其入口,有效改善视野上的通透度,切实提高服务效率,使公园使用更便捷。
 
        图2  宁阳公园入口图
        结论:综上所述,宁国市在城市双修的理念指导下,强化了自身的生态城市化建设道路,在确保城市功能的前提下,从多个方面入手,修复其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针对自身的城市建设问题和环境问题,采取相应手段予以解决,促进了宁国市树立了正确的发展观念,推动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义.“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J].居业,2019(12):65+71.
        [2]胡翯.基于“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3):136-137.
        [3]蔡骐蔚.“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J].绿色环保建材,2019(07):61+64.
        作者简介:倪振东(1978-),男, 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乡规划编制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