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方法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郑学强
[导读] 摘要: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构建成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使住在其中的人与外界环境能相互协调发展,保证建筑内的各项能源、物质得到有效利用,推动生态建筑的合理发展。
        身份证:14263519840602xxxx  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构建成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使住在其中的人与外界环境能相互协调发展,保证建筑内的各项能源、物质得到有效利用,推动生态建筑的合理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生态建筑的现状,并总结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有利于设计新时代的生态建筑。
        关键词:生态建筑 设计原则 设计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关注越来越高。而且环境污染不断增加,也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巨大影响。为了寻求良好的生活空间,人们在以“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的理念下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概念。生态建筑能够与环境融为一体,有利于建筑与自然的协调,可为人类构建一个节能、环保的生活空间。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设计生态建筑,以满足人类对理想生存环境的需求。
        一、生态建筑的含义
        生态建筑就是将生态学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让建筑能够融于自然,使建筑、自然协调发展,达到节能环保、促进发展的目的,从而为人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空间。
        生态建筑在设计时,充分应用了各种先进的技术,能够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减少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如使用物理学原理实现建筑的采光、通风等,让建筑的能耗降到最低,同时也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避免污染环境。建设生态建筑时,大量使用环保性材料,不仅能够提升建筑的质量,使成本降到最低,同时也可以防止污染物的排放,减少能源消耗,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另外,为了减少污染物排放,生态建筑在设计时就做好了处理方案,使用先进的技术对废弃物做无害化处理,在排放时就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为了达到生态的效果,还应将建筑同周围的环境相融,从而促进建筑、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现状
        (一)人们对生态建筑的认识过于片面
        在建设生态建筑时,应该充分将建筑融入周围环境,使建筑与环境形成和谐关系。同时,也要保证建筑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可以对室内的照明、通风等随需要自主调节,而且也要具备对能源的有效节约,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但当前,人们对生态建筑的认识还过于肤浅,不够全面。很多人将生态建筑同点缀一些植物的建筑混为一谈,或者认定经过绿化的建筑就是生态建筑。这些都是片面的。生态建筑不仅要有绿化功能,还要能够节能,可以同周围环境相融,形成和谐的关系,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国内生态建筑设计缺乏实践支撑
        我国对于生态建筑的研究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对生态建筑的设计缺乏足够的实践应用。当前,我国刚刚展开对生态建筑的研究,很多条件都不够充足,如没有有效的计算机模拟测试,没有具体的案例作为支撑,没有工程实践作为依据,一些新的技术、方法都无法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得到使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
        三、生态建筑设计的内涵
        对生态建筑的设计是希望建筑能够同自然环境相融合,利用自然环境的优点提升建筑的居住环境。但由于地理因素的不同,生态建筑在设计时也应体现不同的内涵。如在寒冷的北方,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就应该为建筑外层增加保温设施,让建筑可以不惧严寒,使建筑内的气温冬暖夏凉,适宜居住。如为了防止室内温度过高,同时也要保证光线充足,在设计生态建筑时就可以使用能够反射热量的玻璃,避免阳光直射室内,有效降低室内温度,而室内的明亮程度依然在较高水平。在设计生态建筑时,应该本着人、建筑、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不能割裂开来,而应三者融为一体,相互协调发展。
        四、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设计生态建筑时,最根本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因为所设计的建筑就是为了使人住着方便、顺心。如果建筑不利于居住,那么设计就毫无意义。因此,在设计生态建筑时,应首先考虑到人的问题,尽量为人的需求着想,从而在采光、通风、温湿度、噪声等方面做妥善的调整。

如为了有效通风,可以采用智能化窗扇,根据室内气流变化进行适时开关;为了调节温度、光照,对门窗玻璃进行调整,使用可反射热量的玻璃,既保持了室内的照明,又避免室温的提高;为减少噪声影响,在建筑的墙壁中使用空心砖等。通过这些设计,提升了建筑的舒适度,让居住需求得到了满足。
        (二)整体设计原则
        传统的建筑都是独立的,与自然环境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从而割裂了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而生态建筑则与传统建筑不同,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并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建筑内部的微环境。在设计生态环境时,一定要从整个环境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考虑在内,从而归结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同时,生态建筑也要着眼大的发展方向,对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综合开发,为构建生态城市奠定基础。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对生态建筑的设计,必须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即让生态建筑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成长,使其功能得到强化,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变得更加完善。为此,在设计生态建筑时,应采用环保材料和生态技术,使建筑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损害,并能够与环境相适应。此外,生态建筑也应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五、实现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一)将建筑与自然融合在一起
        对生态建筑的设计,应使其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因此,需要对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日照、水文、风力、植物、地形等。通过综合考虑这些自然因素,并将其同生态建筑的设计相结合,从而设计出能够因地制宜的建筑。
        (二)降低建筑的能耗
        传统建筑的能耗非常高,这一定程度对环境造成污染。生态建筑首先应该降低能耗,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从而利用环境,让建筑能耗降低。根据建筑建设地点周围的环境,分析日照、风向等,从而确定建筑的朝向、布局等,使生态建筑形成良性的微型气候。此外,因为建筑使用的是环保材料,所以能够降低建筑自身的传热性能,让建筑环境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同时,能耗大大降低。
        (三)开发可再生能源
        生态建筑除了要减少能耗,也要维持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开发可再生能源。当前,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的使用已经非常成熟。如利用环保材料提升建筑的隔热性,在夏季可以隔绝阳光辐射,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则主动吸收太阳能转化热能,提高室内温度。此外,还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供电、烧水、照明等。通过可再生能源的运用,降低了非可再生能源的运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四)美化建筑周围环境
        对环境的绿化也是生态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因为绿化建筑周围的环境,能够为建筑创造良好的微气候。如在建筑周围种植高大乔木,可有效遮挡阳光,避免阳光直射。在墙边种植藤蔓植物,生长后可爬到墙面,能有效降低阳光对墙面的照射,使建筑外表温度降低。在屋顶可采用蓄水覆土技术种植花草,通过植物蒸腾作用散发水分,提高建筑周围湿度。另外也要从建筑与环境的整体结构出发,采用多种美化手法来调整建筑周围环境,使建筑内外环境变得更加协调。
        六、结语
        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已经有了深刻反思,因此在设计建筑时,融入了环保的理念,使建筑能够同环境相融,从而降低污染、保护环境。生态建筑的出现,使人们迈出环境保护的重要一步,对克服环境危机、寻求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维杰.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分析[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8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8:102-103.
        [2]赵天林.现代生态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08):292.
        [3]胡晓杰.试论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方法[J].中外企业家,2015(12):200-202.
        [4]吴峰.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及方法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3(05):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