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护理过程中实施中医护理的价值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苏月
[导读]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护理过程中实施中医护理的价值。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淮安中医院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护理过程中实施中医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16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和心理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心血管疾病护理过程中联合中医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消极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更好更快康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中医护理;护理价值;临床意义
        前言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便秘会导致腹内压升高,反射性地对患者心率和冠状动脉血流量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病情加重,严重的会发生不可逆死亡。便秘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害极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16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男42例,女42例;年龄49~77岁。观察组男40例,女44例;年龄48~76岁。两组患者对本次试验均知情并同意,均无精神疾病史,无交流和沟通障碍,神志清晰,有自主判断能力。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的护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①加大对患者的观察力度,入院时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估,对活动受限、易发生便秘者加强排便观察。②改善病房环境: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注重患者排便的隐秘性,尊重患者隐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如厕排便或以坐位在床上排便,排便尽量避开查房、护理和进餐时间。③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心理疏导。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治疗及护理等知识,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提问,消除其思想顾虑,告知患者及家属便秘的危害和严重性,提高其重视程度,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实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④加强对便秘患者的饮食指导,叮患者多食清淡易消化、低脂低盐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高纤维素食物,保证每日的纤维素摄入量。饭前为患者提供热饮,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反射。叮嘱患者多饮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日饮水量不低于2000mL,早晨饮水加入蜂蜜,以增加肠道水分,促进排便。⑤加强对患者的运动指导,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卧床者指导其进行肢体的主动、被动运动和深呼吸运动,以增加肠蠕动与肌张力。⑥加强药物干预,对连续3d未排便者先给予开塞露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如无效则由医师开具口服缓泻药。
        1.2.2观察组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用中医护理。①进行穴位按揉。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护理人员用双手拇指腹对患者足三里、三阴交、支沟、合谷、天枢穴位进行按压,按压力度先轻后重,每穴1~2min,每日2次,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宜。②进行腹部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并双膝屈曲,保持腹部放松,护理人员双手重叠从患者剑突位置向下推至耻骨联合处按摩100次;以右下腹部为起点,经横结肠、升降结肠及乙状结肠顺时针按摩100次,随后再逆时针按摩100次,每次10~15min,每日1次。按摩时充分考虑患者的耐受,注重调节按摩力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1.3观察指标
        1.3.1护理效果评分
        8周后对护理效果进行评定:详细记录两组护理后血压控制数值和汉密斯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 Scale,HAMD),总分8分。正常8分以下,8~20分可能有抑郁症,20~35分肯定有抑郁症,35分以上患有严重抑郁症。
        1.3.2心理疗效及睡眠质量评分
        以问卷形式调查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包括消极、焦虑、怀疑三项;比较两组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统计患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总分21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优0~3分,良4~7分,一般8~11分,差12~15分。调查表由19项自评和15项他评组成。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数值、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2.2两组患者心理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心理情况比较
        3结论
        3.1起居护理效果
        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导致气血淤积,因此要注意活血通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下床进行适当活动。护理人员注意气候和天气的变化,避免患者受风寒,一旦患者受凉会加剧自身疼痛,需添加保暖物品以降低四肢冰寒的情况。患者可勤泡脚,以达到舒筋活血的效果。病室内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注意开窗透气,清洁卫生,保证环境整洁及充足的阳光。良好的起居护理措施,能有效舒缓患者的心情、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提高治疗效果。
        3.2饮食护理效果
        中医学认为,血脉瘀阻者应少食辛辣、油腻、寒凉食物,多吃花生、山楂等活络血脉食物。应避免进食过多、过甜,宜少食多餐,以免脾胃受损。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二者运行通畅则津液输布正常,体内的痰湿浊气方可自行消散。身体虚弱者应多服用豆制品,多服益气健脾食物,以温热食物为主。良好的饮食规划,能减少误食对身体造成的刺激,提高治疗效果。
        3.3情志护理效果
        情志护理是一种心理护理方式,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灵枢•口问》指出,情志状态会影响到心脏功能,进而伤及脏腑。护理人员应注意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消除焦虑及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应察言观色,制定针对性情志护理方案,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情志护理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让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护理用于心血管疾病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患者安全。由于中医护理注重养生和保健,在指导患者生活饮食和作息规律等方面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高翠香,陈金涛.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6):84-85.
        [2]赵娜娜,王一功,于宗光.中医护理对提高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3(12):157-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