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张婉琪
[导读] 摘要:近年来,社会发展带动科技进步,档案管理趋于信息化。
        河南洛宁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河南洛阳  471700
        摘要:近年来,社会发展带动科技进步,档案管理趋于信息化。电子档案开始取代纸质档案。目前,档案管理人员和管理方式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的需求,从而导致管理中出现多种问题。为确保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单位需要针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和管理人员的培养。
        关键词:新形势;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引言
        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其档案的信息含量一般比较大,根据收集整理,一般以单位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资料为主,在企事业单位发展和工作过程中,很多的档案资料可以作为信息基础,起到标准化的校对作用,因此,按照年限进行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管理,能够为企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库的抽取调查有很大的帮助。根据企事业单位如今的档案管理现状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科技信息化手段和制度模式下的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逐渐引起更多的相关单位重视。
        1 重要性
        企事业单位是国家管理下对社会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单位,涵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当前的时代对企事业单位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企事业单位需要借助现代先进的技术以提升自身的管理和运行效率,而档案作为企事业单位记载信息的载体,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是提升企事业单位运行效率的前提。
        2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中存有的问题
        2.1 不够重视档案管理
        很多企事业单位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考虑到因单位不够重视对档案的管理工作,不能在正式管理日程中加入档案管理项目。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未对档案管理进行明确的规划,只将档案管理纳入办公管理,因此造成档案管理工作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因企事业单位普遍不够重视对档案的专业管理工作,档案管理没有配备基础的硬件设施,影响到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从而导致档案收集内容的不全面,资料摆放杂乱,资料缺失。
        2.2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档案管理属于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作,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许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高,他们的文化程度、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没有足够的实践能力。由于企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档案记录、整理和分类都未进行严格要求,管理人员不能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档案管理。档案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新的设备和技术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导致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的需求。
        2.3 设备落后,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许多企事业单位都存有设备落后、档案库房构建不完善的情况。库房内尘土飞扬、杂乱无章,设备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基础设施过于落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原有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更新速度不能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从而导致档案管理难以适应现代网络化的发展。
        3 根据现状问题形成的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标准
        3.1 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就是对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信息化的文件熟悉,后续再进行企事业单位不同档案管理内容的分类管理,逐渐熟悉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全部工作内容。对于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以轮岗制,增加其对工作职能的敏感度,快速上岗。

并且以培训和考核的形式督促其工作,以积极并向上的态度对待信息管理工作,并且企事业单位再引入新的科技化档案管理手段后,进行相关工作人员统一培训,包括设备和网络信息平台的规范,需要管理人员对于信息数据库的全面了解。企事业单位要定期吸收年轻的管理人才,尤其在档案管理工作上网络管理途径熟悉的人才可以积极引入,并且快速上单位内部全体工作人员熟悉网络培训管理流程。
        3.2 以科技信息收集整理手段形成新的档案管理信息库
        就是信息网络平台和相应的信息数据库的新型管理手段的出现,增加其在企事业单位的利用率,企事业单位很多的档案管理老员工不理解也没有办法快速学习新型网络管理模式。网络信息技术优秀的年轻档案管理人员可以给老员工灌输新型网络管理思想,以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为保障,形成一体化全面建设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数据库。另外,新型科技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等管理方式的引入,逐渐代替人工化的管理途径。数字化管理也是全面更新企事业单位档案库的有力方式,以市场为研究对象,实现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新模式。信息化时代提倡线上线下共同进行的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引起更多的企事业单位重视科技手段的档案管理工作。另外,以递进式的档案管理数据库能够从时间年限,档案形式和资料类别进行区分放置,也为后续的档案查找和确定减少了很多的负担和问题。
        3.3 以规范统一的管理制度进行档案体系化管理
        规范统一的管理制度是档案体系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从档案的收集到整理就要开始区分档案类别,对于收集好的信息资料进行组合,形成种类不同的编制文档,后按照时间的顺序逐一排列,形成管理秩序。对于查找率比较高的档案可以进行标记,无论是线上的网络管理平台的标注还是线下的重要档案分别管理,都是可行的方法。此外,就是对已经整理好的档案的鉴定工作,一般对于企事业单位历史年代比较强的档案信息要重点检测,根据不同档案的历史年限不同,其保留和档案储存放置方式也会有不同。对于保留时间超过年限的可以及时进行销毁,防止对于后续的档案更新和线下档案库的整理造成阻碍。最后,就是档案保管,对于重点管理的档案需要结合科技手段,增加其保密性。
        3.4 档案管理服务能力拓展
        企事业单位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本质是服务,而其实际价值的体现也同样来源于服务。所以企事业单位应该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从而有效的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改革。而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扩展服务功能,对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所涉及到的服务职能,仅仅只是局限于检索查阅等层面,而在信息化改革模式下,则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进一步的扩展其功能。通过开发先进的功能模块,从而有效的实现数据的自动规避、筛选和对比。其次应该进一步的扩展服务内容,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企事业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十分被动,而管理者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数据信息的管理仓库,而在信息化改革模式下,则可以进一步的扩展服务内容,使其完成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为需求者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个性的服务。
        3.5 加强信息安全防护
        电子信息虽然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但也存在容易泄密的问题,并且电子信息的泄密不同纸质信息直观,因此难以被发现。为加强企事业单位电子档案的管理,应当建立电子信息保密制度,重视信息安全防护,避免因信息泄露造成损失。企事业单位应当针对电子信息保密的相关措施建立完善的电子信息保密制度,对于电子信息的储存、调取等相关操作进行规范,并要求相关人员遵守相应的规范进行操作,防止因不正规操作造成信息泄露。此外,企事业单位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应当应用防火墙以及身份验证技术,防止外部攻击者以及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档案中的关键信息造成信息泄密事故。
        4 结语
        本文对大数据背景下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进行了研究,企事业单位由于其性质,应用大数据进行档案处理相对较为缓慢。因此在重视效率的新时期,企事业单位应当积极使用大数据思维,按照科学的设计和指导进行档案的转化,以提升档案的管理效率和单位的工作效率,从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秋菊.新形势下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9(04):85.
        [2]张新颜.新形势下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与创新策略初探[J].办公室业务,2019(14):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