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城镇地籍调查中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陈飞翔
[导读]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传统的地籍测量方法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更无法跟上当前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地籍测量应运而生。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  261021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传统的地籍测量方法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更无法跟上当前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地籍测量应运而生。数字化地籍测量具有自动化水平高、成图精度高、作业整体性强等特点,已在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此为背景,先对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点进行了简述,之后就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作为参考。
        关键词:城镇化;地籍调查;数字化;地籍测量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也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为保证地籍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地籍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已在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数字化地籍测量,是指借助GPS接收器、计算机、电子全站仪以及各类数字成图软件如CASS等,对城镇地进行详细高效的测量,以此来形成准确的地籍图,方便土地的管理和使用。
        一、城镇地籍调查中应用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点
        (一)自动化水平高、成图质量高
        传统的地籍测量工作在开展外业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且工作任务量大,受地域因素影响较大,作业人员的工作压力和精神疲劳度也自然增加,工作效率低下。相比传统的地籍测量工作,数字化地籍测量能在很大程度上利用各类数字化处理软件来自动完成地籍图绘制的相关工作,释放了劳动力,其高度的自动化帮助工作人员减轻了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质量,这也是对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一种正向体现。
        (二)测量准确度高,成图精度高
        城镇地籍调查工作对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要求较高,这就导致了传统地籍测量工作为使数据达到标准,不得不进行反复的核算与检查,如此以来不仅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还使数据不可避免的因人为因素而存在误差,从而影响了地籍工作的顺利开展。与之相比,数字化地籍测量方法借助快速高效的现代化数据处理技术,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过程都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进而为地籍工作提供了更为精确可靠的地籍信息资料,对土地的规划、管理和使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作业实施整体性强
        传统的地籍测绘工作在开展时,往往会因为某些工作环节的失误和脱轨,导致整个测绘工作的安排被打乱,工作整体性遭到了破坏,就很难得到想要的结果。与之相比,数字化地籍测量工作在通过严谨的科学设计以及合理的设备运用,保证了每个工作环节紧密相扣,提高了地籍测绘工作的整体性,进而提高了地籍调查工作的精度和准确度。
        二、城镇地籍调查中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方法
        (一)在数字化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平面控制测量是数字化地籍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分为首级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两种。
        1、首级控制测量过程
        (1)控制点的选择。城镇地籍调查的面积大多为10-20平方公里,需要布设一、二级导线控制网,布设完成后,先利用GPS对控制网进行控制点加密,之后再布设足够的点位,并以联测的一、二级导线点坐标为控制网的起算数据点。控制点在选择时要尽量多,且要均匀分散在测区内部,以此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在布置控制点时,要远离高山、高楼、茂密植被等有可能被遮挡的位置,要保证控制点的通视性;控制点选点时还要远离大功率的无线发射装置以及高压线等,避免其周边磁场对数字化仪器测量精度的影响。
        (2)外业实施过程。导线控制点的外业实施过程是通过GPS来完成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同步观测卫星共4颗切都分布均匀,观测卫星每个时段观测45分钟,其中的数据采集间隔为15秒。在控制点的观测时间内,不能有障碍物阻挡或吸收信号。当外业实施条件都具备时,可直接开启设备进行观测。
        (3)数据处理过程,在完成数据信息的采集后,要借助专门的测量软件来对数据进行GPS基线平差计算,由此来得出控制点的坐标平差值、基线精度差以及点位误差等一些列误差指标。


        2、图根控制测量过程
        在利用图根控制测量法时,要选用附合导线来进行图根控制网的布设。图根导线可分为一级、二级两类导线,其中,一级图根导线是由一、二级导线点及以上的平面控制点发展形成,二级图根导线则是由以及导线点及以上的平面控制点发展形成。
        (二)在界址点测量作业中的应用
        在对界址点进行数字化测量时,如果测量的界址点位置较好,可以比较容易的测量,则可以直接利用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以及距离交会法等方法进行测量;如果界址点的测量位置不好,如位于地形复杂的区域,或位于有障碍物遮挡的区域时,则可利用间接法进行测量;如果测量的界址点位置相隔较远,则可以利用激光测距法进行测量,先测出区域的边界,然后结合边界外延、距离交会以及内插计算等方法进行界址点的测量。
        (三)在地籍图测绘工作中的应用
        地籍图的测绘工作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第一,有地籍资料的宗地地籍图描绘。对于这种情况,先要做好对地籍资料的分析与审核,内容包括宗地的界址点信息、宗地属性、宗地利用情况等,以此来确定已有地籍图信息的准确性,当城镇中界址点的误差超过0.1m时,需要重新对该宗地进行测量和地籍图的绘制。
        第二,无地籍资料的宗地地籍图描绘。对于这种情况,要重新进行地籍调查,通过布设界址点以及数字化处理,重新获得该宗地的地籍图。
        第三,对房地平面图以及地籍图的描绘。在描绘房地平面图或地籍图时,首先要将收集的数据信息导入AutoCAD中,然后再利用软件对宗地及房屋的整体信息进行描绘与表达,同时,要在地籍图内标注好相应的地籍号、地类号、房屋编号、房屋层数、界址点边界以及图幅号等信息。
        第四,对城镇地籍图的测量绘制。在这个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是全站仪数字成图法以及南方CASS数字成图法。工作人员利用全站仪对城镇街道小巷进行测量时,全站仪会自动记录整个过程产生的观测数据,之后再将这些信息导入CASS进行数字化成图,最终获得地籍图,这也是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重要应用。
        (四)在内业面积计算中的应用
        在外业完成对数据的采集后,接下来就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处理成图的内业工作环节。内业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先通过计算机处理原始数据生成对应的图形和图表信息,然后再根据界址点数据以及宗地边界数据对区域面积进行计算,之后再将宗地名称、土地来源、土地位置、土地证号、土地性质、房屋占地面积、房屋结构以及房屋年代等信息录入到计算机内,最后通过综合处理后形成房地平面图。除此之外,通过计算机处理,工作人员还能获得更为详细的宗地面积分类统计图,如集体土地、城镇建设用地等,为政府的土地规划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参考。
        结语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数字化地籍测量在我国的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中以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化地籍测量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还缩短了地籍调查工作的周期,提高了地籍图绘制工作的精度,在满足城镇地籍调查工作要求的同时,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龙凌媛.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数字化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07):7-9.
        [2]叶国锋.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数字化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9(06):56-57.
        [3]朱涛.浅谈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数字化地形测量的应用[J].居舍,2018(26):102.
        [4]罗京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数字化地形测量的应用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33(03):118-119.
        [5]王增超.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数字化地形测量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1):114.
        [6]张义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数字化地形测量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5):292.
        作者简介:
        陈飞翔,生于1983年,男,汉族,山东莱阳人,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工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