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育人工作中实施激励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0期   作者:龙玲玲
[导读]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使小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的最初阶段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使小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的最初阶段,它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言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当下新时期,小学老师不仅肩负着传授文化知识的责任,还担负着对小学生的道德水平的教育,进而使小学生的自身德育素质全面提高。而在小学的育人工作中,教师实行激励策略,对学生建立良好的的价值观以及优秀的品质比较有效。本文对于小学的育人工作实施激励策略进行了一些分析和论述,并提供了一些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阶段;德育工作;激励策略
         实行激励策略是以素质教育作为导向,大力为小学生创造出积极的教学育人环境,良好的激发了小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同时培养了学习主动性,促使了小学生全面的良好发展。激励策略在小学育人工作中的应用,不仅优化了当前的教学育人模式,与此同时,也是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的重要方法,还帮助小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为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当下的德育教育现状
         随着德育工作的开展,小学的德育教育收获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收效并不明显,当下的学校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小学学校对于开展德育工作组织的不周密,致使收获的效果不理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学校考虑的不全面,如在大多数学校,只是把德育工作视为一门课程,根本没有教育计划,甚至都没有教学内容。这样就会导致实际开展德育工作时没有顺序,也没有标准,自然就无法收获良好的效果。而且,各班级的老师只是凭自己的经验教学,这样也影响了德育效果的好坏。德育工作有效开展需要激励措施,而且还要重视激励措施的良好作用,这样才能保障德育工作平稳进行。然而,当下开展德育工作没有相应的德育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自我道德修养,且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热情也不高,致使小学生也不重视德育教育,这样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无法学习到德育知识,从而便影响了他们德育品质的培养和提升,阻碍了德育事业的顺利进行。
         二、以生活实例激励小学生
         在小学育人工作中,首先要激励小学生注重联系生活,加强对他们生活教育,规范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言行,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另外,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也要鼓励小学生,让他们重视生活当中的小事,从小事上做起,从而帮助小学生建立准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言行。例如:任课教师可以组织学习雷锋的活动,借以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施行了教育,鼓励他们帮助别人,无论是课堂内还是校园里,教师如果看到垃圾,随手把垃圾捡起来,这样就为小学生树立了榜样,学生就会受到影响也会在日常中捡地面上的垃圾。这样的事情,教师一定要表扬他们,还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奖励,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在日后的生活中会更加的注重生活细节,在小事上认真做,从而慢慢培养了德育素质。
         三、重视与小学生的精神沟通
         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一定要重视语言和活动同小学生精神层面的沟通,作为教师一定要认可学生,支持他们,使他们通过老师的鼓励得到满足,建立信心,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除此之外,小学教师要重视与小学生之间的精神上的沟通,创造出深厚的精神气氛,促使小学生在老师面前能够敞开心扉,小学生这一时期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也很敏感,因此小学教师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心理特点,把与学生的精神沟通同德育教育二者结合,真正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教师通过自身的语言和精神上的鼓励,为小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了优质基础。


         四、因材施教的激励策略
         在小学时期,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还处于发展阶段,而且他们的喜好和兴趣也不尽相同。伴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教育进程的日益跃进,小学教育也随之发了生相应的变化。新时期的教育要求要把小学生视为主体,对他们进行多元的德育教育,因此就要依据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进行鼓励。如任课教师为优秀的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这些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付出为班级做出贡献;针对那些日常行为还需提高的学生,任课教师安排一些容易实现的活动。另外,教师给小学生布置活动过程中,要及时适时的表扬学生,让那些行为比较松散的学生也感受到被尊重、被爱护,这样有效地帮助了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通过不同的鼓励,使不同情况的学生均受到鼓舞,满足了他们每个人的心理需求,教师真正地把德育教育渗入到了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教师的德育工作也阶段性地圆满完成了。
         五、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让他们日后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小学时期的教育,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小学生独立的良好品格,开展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培养其自律也要放在第一位,将对德育的认识放之实践。但是,小学生形成自律的过程相对来说有些缓慢,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布置一些固定的任务,还可以开展小教师的活动,把班里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如班主任由一名学生担任,班长由两名同学担任,其余的均为学生,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对其道德观念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六、适度施行激励策略
         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教师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注意奖惩一定要分明,这样能够很好地提升小学生的自尊水平。同时,德育工作开展中,教师还要科学地控制激励策略,避免学生因为受惩罚太重,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伤害,带来了消极的心理。不要过分惩罚,惩罚一定要有度,避免小学生因为惩罚产生自卑的心理,鼓励也是如此,不要夸张,否则导致学生因为老师的言语鼓励产生自满的情绪,同时也要对一些学生适宜的奖励,否则学生会在心里觉得老师对自己的努力没有兴趣,这样就会与老师在情感上疏远。
         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小学教师一定要把德育工作认真地纳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其充分的重视。通过课堂和生活上的道德教育,使小学生都建立良好的价值观,拥有极高的道德修养,让他们日后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既拥有广泛的知识,又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广大的小学教师认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有效地使用激励策略,可以从生活实例激励小学生、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适度施行激励策略等方面进行,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推进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以期提高现阶段小学生的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汪福荣.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途径分析[J].小作家选刊,2018,(22):235-236.
         [2] 林秋晓.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贯彻激励策略的方法[J].读与写(上,下旬),2018,(13):386-387.
         [3] 姚中华.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才智,2019,(23):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