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组成形式,能够赋予小学教育丰富的教育资源,提高美术课堂的表现形式,让美术知识更加鲜活和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民间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也能够加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如何将民间美术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中,成为了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围绕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的应用价值、存在问题以及解决的举措展开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民间美术;应用
顾名思义,中国民间美术是由广大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生活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所流行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的融入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其素材的多元化、丰富化能够增强小学美术课程的感染力。让孩子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知识、享受创作。对于广大小学生来说,以“返璞归真”的教育方法推进美术课程教学;以“溯本追源”的教学引导延伸美术课程,有助于增强教育成效,有利于提高美术教学的发展动能。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的应用价值
(1)带领学生探寻美的源泉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汲取各类美学知识,才能够完成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在众多艺术教学形式中,民间美术的融入无疑是最为贴切的。一方面,民间美术中涉及到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独具艺术特色、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呈现出鲜明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版画、年画、壁画、扎染、雕刻等民间艺术种类,形成了丰富的艺术样式,装点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更加深入地体现了生活之中的多种美学意象,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
(2)引导学生掌握美的鉴赏
小学美术课程推进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民间美术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独树一帜,有着深刻的美学规律和文化价值。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民间美术元素,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引导广大学生从民间艺术中汲取生活感悟和优秀思想,满足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除此之外,民间美术有着众多符合中小学生思想特点的艺术内涵,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元素的融入能够引导广大学生,更好的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在当前“西方思潮”的剧烈冲击下,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生存困境,很多珍稀的民间艺术被忽视。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塑造的关键时期,通过提高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的应用,帮助小学生接受民间艺术的洗礼,使他们加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增强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感。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的具体应用方法
返璞归真、溯本追源,细心揣度古今中外的成功教育,我们可以发现,最为成功的教育都是源于对受教育者人性的探寻。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学举措,教师承担着重要的价值引导责任,能够进一步激发出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求真、向善、至美的积极因素,将情感教育融入美术课堂,同时从多个方面加以融合,以此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挖掘风土人情,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民间美术承载着一个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同时也反映出了一个地区不同的文化面貌与艺术形态。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民间美术的融入,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而且通过适当的融入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摒弃浮华,让美术教育实现返璞归真。要想达到这一成效,教师应该遵循美术教育的发展特定,立足本地区的区域文化特色,从学生身边的文化中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运用美术形式,有效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徐悲鸿认为,艺术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以情感人也是艺术教育的力量核心所在。
首先,教师在加强民间美术教育的实施应用上,应该积极挖掘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适当的教育方法,实现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耐心、信任心和责任心。教师只有具备一个真挚诚恳的心,才能够从民间美术之中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对美术创造的追求。尤其是要积极发挥教师角色的优秀品质,将“立德育人”的教育观念融入日常教学,使民间美术和课堂知识融合得更加流畅自然。
其次,教师应该就民间美术的艺术特色形成情感沟通,带动学生设身处地了解一些民间美术的制造工艺、艺术形态和情绪感受。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我在故宫修文物》《民间美术的守望者》《核雕记》等优秀的艺术视频,让学生能够在一种情绪的感染中,全神贯注的接受教学知识,在情感的动力和影响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鼓励学生动手,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在很多民间美术的范畴中,其艺术的形态表达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铸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因此,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到民间美术之中的文化价值,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模仿,并且遵循民间艺术的教育种类,为学生制定详实具体的教学计划,帮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将这些知识转化为一种创作动能,将其融入到小学美术课程中来。例如,教师在带领小学生学习民间美术中的“热贡唐卡”时,为了能够使学生了解到唐卡中深厚的佛教艺术思想和独特的文化气息,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设定不同的教育形式。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充分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他们进行唐卡作品展示、美术鉴赏等教学任务,组织学生了解唐卡艺术高超的群体技艺。以平面展示的形式,呈现出质朴的画风、匀净协调的设色、惟妙惟肖的神态刻画,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勤劳的智慧和灿烂的文化。而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则可以通过模仿创作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丙烯、水粉等颜料,尝试临摹简单的唐卡作品,感受其中提出的装饰特色。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则可以开放自主创作渠道,让学生从唐卡艺术中找寻灵感,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鼓励学生深化自我探究,以“因人而异”的教学模式,提高对民间美术的认识深度,增进学生的自身文化修养。
(3)鼓励学生实践,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强,自我探寻个性鲜明,因此教师在加强民间美术的具体应用之时,还应该对教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延伸。通过本地容易得到的民间艺术作品,或者本区域内适宜学习欣赏的民间艺术场所,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缩小小学生和民间美术之间的差距。
例如,对于扎染这门传统技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到当地著名的历史博物馆进行调研走访,组织学生观看馆中珍藏的扎染服饰作品,然后由学生欣赏作品之中流露出来的质朴、朴素之美,进行现场的草稿记录和模拟。然后,教师再选择一堂课,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展开动手实践。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扎染颜料和扎染的布匹,感受其中凝练的传统文化。最后,再将学生做出的作品进行相应的裁剪、装裱和相框,在学校的礼堂内进行展示,以此培养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学习认知,使他们能够在看、听、说、想、学等活动中,全方位感受民间美术的深厚魅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美术教学内容多样,包含了美育、智育等不同的范畴。民间美术的融入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呈现出了积极的运用价值。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立足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路径,深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尤其是要立足小学美术的发展源头,本着追本溯源的时代精神,充分发挥美术课程对小学教育的价值导向,让美术教学和民间美术相互融合,为小学美术教育的返璞归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栗欣.现代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的融入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8,(03).
[2]陈敏.中小学美术课程中民间美术资源的应用——闽东柘荣剪纸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16).
[3]杨卫华.开发民间美术资源提升美术教学实效性——评《中国民间美术教程》[J].高教探索,2019,(05).
[4]林立华.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资源的引入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20).
[5]冯骥才.中国民间美术分类学研究[J].中国古籍出版社,2010(0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