伢儿小老师 管理大智慧 ——大班幼儿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阮国芳 曹莹
[导读] 《指南》指出“5-6岁幼儿愿意为集体做事,愿意为集体的荣誉而感到高兴。”
        【摘要】
   《指南》指出“5-6岁幼儿愿意为集体做事,愿意为集体的荣誉而感到高兴。”两年的幼儿园生活与学习,大部分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和自我服务的能力。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能力已经急速发展,然而对于大班幼儿而言,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已经接近成熟的时候,能否通过一些方式方法参与班级管理呢,更好的帮助幼儿树立积极的自主意识,让幼儿真正参与、了解班级、成为主人。我们和幼儿平等谈话发现,他们十分享受一日生活中的“晨间入门三件事”、“小小队长”、“我是生活老师”、“我是游戏领头人”等几个环节。因为他们认为在一日生活中的晨间入园、生活、游戏中参与管理班级的大小事务,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十分喜爱。
        【关键词】  大班幼儿;班级管理;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来源
   (一)幼儿内在的需求
进入大班后,孩子们一下子变得很热情,他们很愿意帮助老师一起做一些班级上的事情。我们想给每个幼儿机会,但是幼儿往往一拥而上,相互争夺,互不相让。《指南》强调“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我们与她们进行谈话的过程中,幼儿主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想在队伍中成为队长;有的说想和生活老师一起拿放收拾碗筷;有的想在游戏中自己当一回老师等,这些想法激发了我们想将幼儿纳入班级管理中的一员,打破一贯的“值日生”风格,在一日生活的几个环节中给予更多幼儿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二)幼儿主体地位的体现
科学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以幼儿为主体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大班幼儿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发展较好的情况下,迫切参与班级中的各项事务,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付出自己的努力来帮助老师共同管理班级,这是符合大班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二、伢儿管理  头头是道
   (一)入园三件事  一丝不苟
环境创设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是为了孩子而创设的。教师要注意探索,发挥环境的暗示、引导作用,利用环境装饰导引幼儿明确自己参与班级管理的任务。例如,在供幼儿自主取水喝水的地方,我们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采用了具有挑战性的移动式喝水记录方式,类似于这样的环境创设是极具意义的。在此引导下,我们为更好的导引幼儿明确参与班级管理的人物,在晨间入园的门口设置了晨间入门三件事的牌子。每天先来的孩子的最早的三个孩子,依次分别完成这些事情。
  (二)小队长指挥  有条有理
我们观察大班幼儿非常享受作为一个队伍中的前锋,对她们而言这样的位置十分有意义。所以在上下楼梯、进出教室、早操等一些环节上我们会采用小队长带队协助老师进行带队。“小队长”一次来源于幼儿的口中,在开展“我是三军总司令”这一主题时,每位幼儿都想成为一名司令,并且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她们自己扮演“我是总司令”,其他的幼儿很服从司令的安排,幼儿很喜欢这样的游戏。

在与幼儿的谈话中,我们发现她们都想成为“司令”,所以我们与幼儿约定,每天不同的同伴负责当一次带队的司令,我们称为队长,其他人要服从队长的安排。于是,进入大班下学期之后,我们的幼儿是这样的。
   (三)小老师带领   丰衣足食
        众所周知,进入大班后的幼儿时常会协助老师做一些分碗筷、监督管理同伴的事情。“值日生”这一举措受到了小班和中班幼儿的热捧,对她们而言这是一种正面的强化,起到了积极引导的作用。我们观察大班幼儿经历过长时间在生活中会帮助老师分发筷子、瓢羹、报菜名、收拾桌子、打扫卫生,这些对大班幼儿而言已经非常的熟练了。
我们和幼儿交谈后发现他们一开始很渴望陪同生活老师一起去食堂拿取牛奶、饭菜等,并且自己也扮演着一位小生活老师。经过几个星期后,她们能够独立的去食堂拿取同伴所需要的牛奶,并且能将班级同伴的人数准确的数出之后,将人数和牛奶的数量一一对应。以此类推,午餐环节,刚开始几个“小生活老师”负责协助生活老师管理同伴自主盛饭盛菜,最后她们可以独立管理。
        三、总结与建议
   (一)放手,相信孩子 
        一个人的行动往往依赖于脑海中的想法,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脑海中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直接指导自身对孩子进行什么样的教育行为。过去在班级的一日生活管理中我们或许一直对孩子发出高控的“指令”,若是让孩子们自己发挥自主的权利,参与班级管理,从中获取集体意识和一些良好的自主能力和学习品质。作为教师自己本身应该转变自己的理念,放手相信孩子,相信她们可以做的更好。我们最初也是尝试通过这些方式策略导引幼儿参与班级的管理,总觉得幼儿离不开教师的口令,但事实证明只要策略使用恰当,慢慢的孩子们会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总之,让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参与班级管理,不仅自己学会管理自己,而且能参与管理他人、服务班级,在集体中形成主人翁意识。
  (二)管理,人人参与
理念转变时,意味着放手让孩子们去做。然而,这一过程是及其可贵的,因为对幼儿而言,这是他们自己学习成长和进步的机会。我们最初也是在迷茫中摸索,而后发现孩子们很喜欢自己去做事情,他们也能将事情做好。最初可能只有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帮老师发碗筷,当出现错误时教师从来都不会责怪幼儿,反而会耐心鼓励他们,接着更多的孩子参与了为他人服务的队伍。这一过程中,机会的对象不是个别幼儿,而是全体幼儿;机会的时间和地点不是固定的,而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存在就会让幼儿去做去体验。班级管理中的每个幼儿,他们的能力是有区别的,不同的能力的幼儿,他们所选择的管理方式和内容是不一样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7).
        [2]李敏蓉.浅谈新时期幼儿班级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 考试周刊,连云港市板浦中心幼儿园.
        [3]于淼,陈修予.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