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野下,探究思维导图和小学数学的有机融合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7期   作者: 董艳
[导读] 我国新课改中有明确内容表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要在教会小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外,帮助小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摘 要:我国新课改中有明确内容表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要在教会小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外,帮助小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在这种情况下,思维导图应运而生。思维导图以其独特的优势可以适用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同样也可以适用于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数学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科目的教学质量,实现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新课改;融合

        伴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国的教育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走出来,摒弃了过去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观念。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小学数学是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需要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的出现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还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课堂主人翁精神,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地学习数学相关知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合思维导图的优势
        思维导图是近些年来被有效开发出来并应用在教学领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有着其它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并且顺应了我国新课改的要求,它只需要用几条简单的线段把一些关键词语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图形,这个图形可以帮助小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到各个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将图形填充上一些鲜明的颜色,色彩的艳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投入到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当中去。
        知识是无限的,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将所有的教学知识教授出去,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开拓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小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灵活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进而提升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效率[1]。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合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课前自主预习
        课前进行预习是整个数学课程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小学生的预习效果直接影响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如果小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预习,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就要加入大量的教学时间,相对缩短了之后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可是想要小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光靠小学生自己认真阅读和研究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是不够的,小学生对于新课中的知识点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就构不成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对数学知识的预习就只能停留在表面阶段。
        教师在课前设计好相应的思维导图,让小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结合思维导图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记忆,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教师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导入时间以便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了解每个小学生的预习效果,引导小学生根据自主预习的内容来设计具有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它直接体现着小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学习效果,方便教师认识和了解每个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以此作为教学依据设计适合的教学过程。
(二)课中辅助学习
        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不仅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同样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小学生迅速理清学习数学的思路。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是非常枯燥无趣的,因为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质和逻辑性质,再加上教师的古板教学方式,使得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严重下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2]。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变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氛围,贴合我国新课改的重点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将整个教学思路都显示在小学生面前,数学教师一边进行教学,一边进行绘制思维导图,让小学生在可以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数学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思维体系。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将相关教学内容显示出来,以“小数乘法”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分枝上分别显示出乘法运算定律、积的近似值等知识点,帮助小学生有效学习相关知识。
(三)课后独立复习
        课后复习的环节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的收尾阶段,它同样对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课后复习是对课堂知识的回顾和思考,有助于小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产生新的认识。与此同时,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一定的关联性,小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复习单个课程中的知识点,也可以复习整个章节中的知识点,更可以将不同单元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进行复习,促进小学生数学复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复习“负数”相关知识的时候,小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在课堂上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有序复习,在思维导图中,依次对负数的定义、作用、读法写法等方面进行有效复习,帮助小学生在整体上把握该节课程的整体学习思路并复习相关知识点。
(四)解决数学难题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而有些小学数学知识恰恰是比较抽象的,使得这部分的教学成为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3]。
        例如,在“圆柱与圆锥”的学习过程中,由于两个形状的特殊性,小学生的立体思维也不是很完善,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小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将圆柱与圆锥的纸质模型展开,从而发现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然后一步步地将思维导图进行填充,在分支上陆续填上圆柱与圆锥的定义、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
(五)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小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的样式从来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根据不同小学生的学习思路和个性特点而发生改变,但是思维导图的主体思路是不变的,可以让小学生在掌握中心教学思想的同时适当地扩散思维,促进数学创造能力的提高。
        例如,有的小学生在自主绘制关于“圆柱与圆锥”课程的思维导图时加入了之前“圆”的相关知识,将两部分的知识进行了充分的融合和思考,加强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能力[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的运用是小学阶段数学新课改的需求,同时也是教学价值的直接体现。教师应严格遵循新课改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并从教学实际出发,将小学数学和思维导图充分融合在一起,科学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鲍菲菲.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风,2020(08):68.
[2]柴新萍,马玉祥.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9):242-243.
[3]郝明萍.浅谈小学数学复习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153-154.
[4]祁莉霞.思维导图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才智,2020(12):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