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7期   作者:韩加强
[导读] 高中物理知识相较于初中阶段来讲,知识点之间的跨度变大、难度上升,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因缺乏知识衔接,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导致学习兴趣下降,这也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摘要:高中物理知识相较于初中阶段来讲,知识点之间的跨度变大、难度上升,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因缺乏知识衔接,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导致学习兴趣下降,这也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造成了负面影响。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尝试从授课方式和授课过程中寻找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不像初中,其广度和深度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学生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要从多维角度出发进行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多元教学策略的指导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课堂导入创新、教师幽默感提升以及生活化内容代入,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具体物理知识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以保证教学效果。
        一、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教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教师只需要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很少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目前此类情况虽然有所减少,广大教师也开始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没有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
        在应试教育中,考试成了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指标。尤其在高中阶段,有不少教师和家长认为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在这样的观念下,教师和家长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味地注重考试成绩,不仅对教学过程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这些落后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课堂反馈不全面
        好的教学过程一定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合作完成的,在授课过程中,或者每次考试之后,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还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但是由于高中阶段的课时紧,学生学业负担重,很多教师存在课堂反馈不全面的问题,只是指出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没有对学生其他方面进行肯定和表扬,这种片面的课堂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学生的努力,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课堂反馈的时候要客观公正,同时要让反馈发挥正面积极的作用,在指出学生不足之余要对其闪光点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完成对新知识的讲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多进行小组讨论,利用小组竞赛、头脑风暴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凝聚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增强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这一理论基础时,学生很难弄明白万有引力和重力之间的关联,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对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异同点提出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由发挥,在小组讨论完之后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发言,最后由教师归纳和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学会主动探讨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而且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有趣又有激情,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二)理论结合实际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当代课程教学目标应紧紧贴近日常生活,使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停留在知识层面,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高中学习不像初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外,还要达成能够在生活中灵活应用的目标。所以,生活化的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大力提倡高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让教学服务于社会,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明确教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活化教学。
        例如,“向心力”的相关知识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由于这个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不能准确理解,因此,教师要进行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存在向心力,如汽车在盘山公路上拐弯、跑步运动员在弯道上拐弯、水池中的水由底部出水口排出产生的漩涡……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但学生并没有注意到。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而分析这些图片所反映的生活场景有怎样的共通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通过这样的方法构建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氛围,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三)鼓励合作探究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高中物理教学应适应教育核心的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考虑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作探究是一项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证实“摩擦力”的实验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来进行实验探究,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增强沟通和合作方面的技能。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分享物理实验设计思路,能够开拓新的思路。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营造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而物理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难以独立完成全部实验的设计,此时可以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倡实验比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检验物理理论知识的有效方式就是进行对应的物理实验。在教授这门课程时,教师不能仅仅把目光放在课本上和学习成绩上,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多引导和组织学生动手实验、设计实验、参加实验比赛等。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很多教育机构举行大规模的中小学科学实验比赛,目的是加强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但是有的高中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校和教师更应该多鼓励学生参加这类比赛。学生通过比赛,不仅能够锻炼实验操作能力和自我组织能力,也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物理知识。同时,在比赛中,学生能够和同龄的参赛选手进行实验和知识交流,而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激发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真正有效提高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元生.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初探[J].创新人才教育,2017,(4):24-27.
[2]李金瑞.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核心素养[J].中国民族教育,2017,(5):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