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与体会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7期   作者:黄廷斌
[导读] 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
        摘要: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的主题是学生,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问题深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获得优秀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应用;体会
        一、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型学习模式的特点
        (一)具有自主性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模式,指的是学生的研究,其主体是学生,因此该模式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教师做为引导者,对学生的研究给予适当的指导即可,无需做过多的干预,给与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符合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要求,才能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模式的作用。
        (二)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模式中的“研究”便是指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探索。学生的“研究”是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通过自己的“研究”来解决数学文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新的知识。学生的“研究”过程,需要进行独立的思考,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具有互动性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模式,主体是学生。研究的方式并不是独自完成的,而是需要进行讨论与交流,这使得研究性学习模式具有了互动性的特点,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更加高效的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不同的思想与观点相互碰撞,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
        研究的目标是解决问题,因此问题是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合理设计问题,才能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研究。没有问题或者问题缺乏有效性,则研究性学习模式便失去了方向和意义,并且也无法开展这种教学模式。因此,教师首先要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

例如,在讲解有关圆的知识,可以结合生活情境创设问题:“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一个村庄,如果四个村庄需要共用一口井,那么这口井应该打在什么位置?”这道问题虽然看似属于生活问题,但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会应用到数学知识,最初学生可能会联想到应用正方形知识解决问题,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会逐渐转移到圆的问题上。同时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会涉及到关于圆的多方面知识,实现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再比如,教师在讲解关于打折方面知识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某件商品在成本价上涨20%之后进行打折出售,每件商品商家可以获取15元的利润,求这件商品的成本价。”购买商品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场景,结合这样的场景设计问题,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并且对所学知识能够产生无意识记忆,提升学习效果。再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研究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两个连续的奇数积为323,求这两个奇数。”解决这道问题,可以设较小的奇数为x,也可以设较大的奇数为x。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较大的数为x、较小的数为y等。虽然方法不同,但是都能解决问题,这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深入挖掘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依据,虽然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但仍然是主要依据。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拓宽研究的范围,增加研究的深度。例如,在讲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方面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漏项或者符号写错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按照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长方形的操场,其长度为a+b,宽度为m+n,求操场的面积。”这道题目的计算会涉及到多项式的相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题目进行简单的转化,设计这样的题目:有四个长方形操场,它们的长和宽分别为:①a和m、②a和n、③b和m、④b和n,求这四个长方形操场的面积和。第一道题目的计算方法应为(a+b)(m+n);而第二道题目的计算方法应为am+an+bm+bn。虽然两道题目的计算方法不同,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一样的,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研究相关计算法则,并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要求学生研究一下是否还有其他方式来计算操场的面积。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将教材中给出的例题进行适当的调整,帮助学生降低研究的难度,并且通过逐渐提升问题难度的方式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和深入思考,进而实现了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接触到的知识也更加全面,学习的内容也更加广泛,这便是研究性学习模式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与研究深度,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获取,使学习活动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刘蓉. 钟海珠,王蓉,蒋彩云,吴光远.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连平峰. ]闫利.初探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3: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