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令教师和学生十分头疼的部分。由于年龄较低,理解能力和成年人的效率和程度不同,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真正理解清楚,而教师的思考认识能力比学生要成熟得多,并且由于常年面对相同的教材,阅读教学内容早已明了于心,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表述可能不再那么详细。由此,阅读教学的矛盾便产生了。那么,如何解决学生和教师的阅读教学矛盾呢?依笔者看来,在教学中,进行文章的读思匹配便可以让问题迎刃而解,我们需要借助多种方式让学生们在阅读学习中“阅出知识,读出文明”。鉴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实践教学经验,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以供同仁参考,如有不实之处欢迎指正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我们耳熟能详,身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是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进行“填鸭”教育,强加我们的教育思维和教学成果给他们。但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况是,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面对阅读教材,知识勾出其重点语句和段落,通过逐字逐句地讲解,学生们学的很累,教师讲的很“烦”,教学质量和效率令人堪忧。那么如何改善这一教学困境呢?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变得高效且高质量呢?
一、以写促读,提升阅读成效
新课改实施以后,有专家认为,应该将“写”安排进阅读课堂中。实际上,当前的写作教学是语文的一个难点,很多教师常常在完成一节课的阅读教学之后就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对文章的看法,而没有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大多空泛而没有真情实感。如有的学生写道:“陈毅,你真了不起,我会以你为榜样!”还有的学生在写作中存在错别字较多或语句不通顺等问题。而且写完后,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写作内容及时给予点评。总之,想要利用课堂上挤出的时间写出比较好的作文是非常困难的,这甚至会使一些学生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写作习惯。因此,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把练笔环节安排在阅读课后,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认真写作。最后,教师还要在下一节课开始前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总结,并找出写得比较好的文章作为范文引导学生阅读,也可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这样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还有利于教师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效。
二、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到作品中连接总体脉络的语句,并通过这些语句来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感情。当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后,就会积极自主地投入阅读活动中,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想要了解的信息。此外,教师还要协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促使其不断提升学习的能动性。实践证明,持续写日记和周记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加强指导,如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要有侧重点,写日记时要把事情内容及经过表述完整、清晰,写周记时则需尽可能将有趣或有意义的事情描述得详细一些,并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写作练习不但有助于学生积累语文素材,还能帮助学生养成爱观察、重体会的好习惯,而这样的习惯恰恰也是阅读所需要的。
三、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在以往的小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仅利用单一的教学材料授课,这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要做好阅读拓展,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合适的课外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他们的阅读效果。例如,在对《鲁滨孙漂流记》节选内容进行学习时,由于节选内容只是进行了简单描述,学生难以对其进行整体把握。因此,教师应鼓励他们阅读原著,以深化他们对节选内容的认识。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为学生推荐一些同类书籍,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此类型的作品。
四、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进行阅读训练过程中,大量的诵读练习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述能力,还可提升其对字词语句的运用能力,为后续的写作奠定基础。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良好的演示,指引他们有效地进行朗读训练。第一,教师在示范诵读时应该抒发出自己的感情,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来展现各个作品的不同风格和情感。第二,在诵读期间,教师可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开展分角色诵读、接力式诵读、擂台诵读等,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第三,在学生进行诵读时,教师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并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第四,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集中式诵读,还可利用课前几分钟组织学生依次说一个成语、一句名言等来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背诵,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如果时间允许,也可通过诵读比拼、谁是诵读小能手、评比诵读冠军等趣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和主动性,时间长了,学生了解、掌握的语文知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语言能力也随之增强。
五、开展实践活动
阅读训练不应限于课堂中,还应扩展至学生的生活,以拓展其视野、锻炼其思维。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并尊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各种形式的生活阅读训练,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如知识大赛、朗诵比赛、演讲大赛与辩论大赛等均为目前开展阅读实践的有效模式。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认真设计活动内容,并留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使学生能够在竞赛中展示自己、提升自己。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教师应做好阅读教学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以提升阅读训练的成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慧,邵长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132-133.
[2]汪永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96.
[3]邱位祥.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83.
[4]莫彬.略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