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工具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成长发展。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而口算教学正是提升学生计算水平的关键。在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师必当注重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落实到位。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口算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对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教师不但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还应当真正意识到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如若学生口算能力处于薄弱状态,即便学生努力学习,也无法获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对此,在核心素养下,教师应当将口算训练渗透到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有利的保障。
一、小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口算简单方便,受到莘莘学子的认可与喜爱,在繁杂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口算训练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总的来说,口算训练可以切实的提升学生的做题准确率,让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在实际做题中,学生应当细致观察题目,并且认真思考解题方法,以此得出正确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口算则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得出答案,从而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使得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丧失对口算教学的兴趣,从而不再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核心素养下,教师开展口算教学时应当打破以往教学观念的束缚,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如听算、口算游戏等,让原本生硬、沉闷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多样、有趣。这样一来,则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口算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基础[1]。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模式,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直观教学。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辅助工具,如学生感兴趣的物品、图片等呈现出来,随后引导学生摆小棒、看图片等,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感。在教学1~5的组成以及分解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工具和自己对口令,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小组猜一猜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学生就可以对1~5的组成和分解形成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为5以内数字的口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来讲解口算的含义,以此激发学生对口算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物品或工具来感受“凑十法”。如在教学8+4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准备好两张方格纸,随后分别在方格纸上摆放八根小棒以及颜色不一的四根小棒,随后让学生试着回答8+4一共有多少根。
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一时之间可能得不出答案,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凑十法”进行解决,即引导学生通过双手移动小棒,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明确“凑十法”的含义,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学生更加积极自主的参与到口算教学中来。
(二)培养学生的口算习惯
在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刻的认识到一点,即要想提高学生的口算准确率,那么就应当切实的培养学生的口算习惯。具体来说,在口算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细致观看题目,随后认真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最后进行检查。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当给学生空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坚持锻炼自身的口算能力,让学生通过最简单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得出答案[2]。时间一长,学生就可以逐步形成正确的口算习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就可以在黑板上给学生列出几道题目,并让学生在三分钟之内,在草稿纸上写出对应的答案。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听算的方式进行训练,即教师口头说出题目,让学生报出答案。如此一来,学生的耳、脑就会同时运转,从而有效的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竞赛活动,在培养学生口算习惯的同时,有效的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口算准确率。
(三)指导学生掌握口算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有必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加法和乘法口诀,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口算方法。只有当学生牢牢掌握加法和乘法口诀后,才能更好的参与到口算教学当中。具体来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方法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牢记于心,为今后的除法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值得说明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并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分析口算算理的同时,有效的锻炼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单位探讨口算15000-9000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十分积极,纷纷就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当探究完毕后,各个小组得出了各种不一样的口算方法。第一种方法:先用10000-9000得出答案为1000,随后1000+5000得出答案为6000。第二种方法:先用15-9=6,随后在6后面加上三个0,从而得出答案为6000。第三种方法:……在探讨过程中,不仅有效的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感受和掌握多样化的口算方法,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一举多得。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口算教学予以充分的重视,并且将其真正落到实处。具体来说,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培养学生的口算习惯以及指导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如此一来,学生则能够在吸收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口算能力,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海英. 基于核心素养的口算能力培养与训练[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9).
[2]冯秀群.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 000(003):P.28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