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路及意义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7期   作者:周庆欣
[导读] 在小学阶段,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主要针对的是学生在识字、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教育,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在小学阶段,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主要针对的是学生在识字、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教育,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就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对语文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或者是只强调语文的成绩,忽视了学生对语文素养的掌握。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语文教育效果难免得到保证,学生学习变成了一种技能的掌握,而不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养成。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应该积极的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育中去,真正的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思路;意义
        0引言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生道德缺失的案例屡见不鲜,在注重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仍然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是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作为语文任课教师,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可以与德育相整合的内容,如果能将学校德育管理、学生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是非的明辨力和理解力,而且还可以使语文教学上升一定的高度,这样德育教育也会在融会贯通、活学活用中得到长久的贯彻与实践。
        1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作用
        1.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何为全面发展的人呢?在笔者看来,就是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同步发展的人,其中思想道德教育最为关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不成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小学语文作为良好的德育素材,可以让学生得到人文主义、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成为一名有素质、有理想的人。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1.2优化语文教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有“百科之母”的美誉。小学语文课程覆盖面广,内容博大精深,其不仅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传播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向来注重知识传授,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重视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传输,导致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发挥得不够充分。而德育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把德育摆在了与学科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同时把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和知识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受到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见,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改变以往单一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改善小学语文人文性教育现状,促进语文教学整体优化发展。
        1.3促使语文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的启蒙教育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职责,所以德育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现代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在这样的前提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师对德育渗透的重视程度。
        2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人们仍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却忽视了这一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在逐步提高,但一些学校加强了道德教育的力度,但教师和家长对道德教育的认识不足,这使得小学语文道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效率较低。
        2.2道德教育过于形式化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的理论灌输,使德育过于形式化,使德育效果不理想。德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一些语文教师忽视了德育实践的重要性。


        2.3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不仅是课堂上的单一发展,更要加强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帮助学生健康发展。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往往没有发挥出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家长很少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他们只需要了解学生的考试成绩,认为德育只是学校的工作,是老师的责任,因而没有起到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3思想品德教育被小学语文教育引领的新思路
        3.1基础的校本课程渗透
        在教育中,课程学习至关重要,所以语文课堂则成为了开展基础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新阵地。语文教学大纲指引了学生的学习方向,而教材内容却承载了智育德育的主体,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编排无不体现了热爱祖国、邻里互助的爱国主义时代精神、公民道德、社会功德等内容。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中融合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而且在各类课程为推进智育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学生年龄尚小,教师备课阶段应当将自身的教学经验、自身思想融入到德育教材教案的备课中,保持一颗奉献的真心,有一双善于发现德育教育素材案例的眼睛,将德育分析更加完整的融入到语文教学课程中,师生共同成长。
        3.2语文写作中渗透
        “写作”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写作文”都不会缺席,甚至占了很大的考核比例,其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进一步讲,作文是构成语文表达的重要环节,它以文字形式来进行语言表达,即用笔来说话,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准和道德修养。所以,通过语文写作,可以渗秀思想政治的内容,比如:在素材练习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典型的材料来分析教育学生,作为不断提升小学生思想素质的技能点,激发学习者对生活的向往,完成德育教育有效影响。
        3.3在校内外活动中渗透
        学校是传播文化知识的摇篮,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能让小学生学到知识,这就表明校内外活动都可以渗透德育知识。作为最基本的学科教学活动,小学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功能最为重要,语文教师除了要在教学活动中融合德育教育外,还应该增强校内外文化活动强化德育教育。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身心情况以及学生个性爱好,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活动和校外参观展览、革命圣地等观光活动,让学生打小就接受丰富的教育艺术熏陶,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
        3.4全过程、全员、全方位指引思想品德教育
        三全育人,家校共育是新时代下教育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校园是孩子成长的首要区域,要做好品德教育贯彻落实。坚持三全育人,为培养“完整的人”做好基本保障。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言行影响着受教育者,会使得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模学样,所以,新时代教师更应当坚持言行雅正、作风优良、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培养良好的道德思维做贡献。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不能单纯的依靠语言去传授,更应注重身体力行,亲身实践的感染力度远远超过语言传递。
        结束语:总之,小学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具有很强的耐心、信心和决心,不断的丰富德育教育的手段,引导学生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作风和高尚的精神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党万堂.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20(03):69.
        [2]滑小伟.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9,6(37):254-256.
        [3]魏秀立.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42.
        [4]赵建成,石云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124+135.
        [5]杨聪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5):8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