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7期   作者:李海荣
[导读] 众所周知,数学这个科目在各个学校中的都受到普遍重视,其更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这不仅是因为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更是因为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乃至未来都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摘要:众所周知,数学这个科目在各个学校中的都受到普遍重视,其更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这不仅是因为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更是因为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乃至未来都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便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渠道,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有了明确而又清晰的要求,对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依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对客观事物或比较抽象的事物进行总结和分析判断的能力,是人在成长中所具备的基本能力。所谓的数学思维则需要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并结合科学的逻辑推理分析解答数学问题。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了几个学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数学经验和基础。因此在此阶段中,教师应当着重开展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同时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自己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归纳,从而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2、利用自身的数学经验,并结合不断创新的数学逻辑思考方法,推导出全新的数学知识。在研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数学思维方法进行有效的假设,并通过实践加以例证,以此达到探究式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式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教师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例如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提供学习资料等。教师在讲解圆形的相关知识时,可引导学生探究圆周率,通过指导学生在白纸上画出半径不同的圆,并将纸上的圆形裁剪下来,记录圆的周长,然后将不同大小圆形的周长与之间相除,便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结果,便是这些相除的结果是一致的。通过以上探究圆周率的过程,可以发现学生在亲手操作以及计算中,不仅对圆周率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了解了类似问题的探究方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完成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的目的。
        二、锻炼学生拓展思维的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懂得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过程往往比得到正确的答案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数学思维,学生很难得到准确的问题答案。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其养成认真审题,积极寻找题目中有效信息的习惯以及表述题目意义的能力,通过审题对各类数学题目有了整体的认识,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例如:一个木质的正方体框架的边长是10cm,要制作3个这样的正方体需要木头的长度为多少厘米?如果学生审题不清,可能会把算正方体的周长错算成正方体的表面积,导致答案错误。

因此教师在运用数学思维的教学模式时,应充分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指导学生仔细审题,明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以及所要解答的问题,只有建立在正确理解题意上的审题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由此可知,培养学生拓展思维在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时,应当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题目是李明感冒后买了一盒感冒药,规定每日吃2次,一次1粒,一盒感冒药一共17粒,可以吃多少天。通过这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题目,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展开合作式学习模式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能发现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当大家一起合作时,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鉴这种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这些图形拼成长方形,通过各个小组的分工合作,最终得出图形的面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自行推导出面积的计算公式,加强与同学之间的情谊,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要知道,知识的学习都是源自问题的产生,因此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反过来引导学生就某一知识点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是质疑,以便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当然这种质疑并不是没有思考就贸然提出了的,而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并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为什么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的平方,当学生提出该疑问时,说明学生是有思考、验证过的,这时便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解答,这种做法不仅回答了学生的疑问,满足了他的求知欲,而且使得学生对该知识点更加印象深刻,总之该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质疑的提出不仅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而且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到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并以此得知学生之间的普遍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五、结束语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能力,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往后的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此教师应当注重创新教师模式,积极渗透教学思维方式,在学生的基础知识上对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以保证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华人. 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经验谈[J]. 教育, 2016, 000(002):P.211-211.
[2]董艳玲. 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下), 2019, 000(004):34.
[3]兰凤霞. 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拓展[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08):P.129-129.
[4]张美荣.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析[J]. 考试周刊, 2016(5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