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本院收治的64例厌食症患儿,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中医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8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治疗小儿厌食症,常规方法与推拿治疗均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相对而言中医小儿推拿治疗方法效果更为显著,更有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关键词:中医推拿;小儿厌食症;疗效
小儿厌食症也被称之为消化功能紊乱,这是小儿阶段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患儿的主要表现是食欲差,并且患儿存在有呕吐、便秘和腹胀等情况。小儿厌食症病程相对较长,临床在对患者治疗时,一般选择采用西药进行治疗,但是长期为患儿使用西药治疗,容易导致很多毒副作用出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1]。本研究主要分析选择采用中医小儿推拿法对小儿厌食症治疗的效果,并将主要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4例厌食症患儿,根据患儿人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经诊断所有患儿均符合厌食症的判断标准。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患儿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4.8±1.6)岁,病程10?18个月,平均病程为(14.3±1.5)岁。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患儿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4.5±1.77岁,病程11?18个月,平均病程为(13.9±1.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性资料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即口服多酶片(四川医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0247)每次1?2片,联合服用复合维生素片(广东恒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164),每次1片,每天3次,连续服用10天。
观察组:观察组患儿应用中医小儿推拿治疗。对于脾胃炽热患儿,推拿相应的穴位。即推拿上百次清天河水穴位,于补肾水穴位推拿700次,四横纹穴位推拿100次,清板门穴位推拿500次,揉200次总筋部位,推拿500次清肺金穴位,逆运内八卦200次,揉300次小天心部位,揉300次二人上马部位,推退下六腑500次。如患儿为伤食类,应推拿清天河水穴位上百次,四横纹穴位推拿100次,清板门穴位推拿500次,清肺金穴位推拿500次,内八卦逆运200次,小天心部位揉300次,二人马上部位揉300次,小横纹揉500次,合谷处应揉100次。
1.3疗效判定
痊愈:经有效治疗后,患儿的食欲与食量恢复至正常状态;显效:在治疗后,患儿食欲明显恢复,食量已经达到原来水平的3/4;有效:相对比治疗前,患儿的食量与食欲均有所改善,但并未达到原来水平的3/4;无效:治疗后患儿的食欲与食量并未改善,部分患儿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为了证实本研究治疗研究的有效性,所以需要选择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检验,评价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采用IBMSPSS23.0加调查,卡方值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两组数据之间差异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8.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效率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本研究主要分析中医小儿推拿方法对于小儿厌食症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主要以穴位为主,并将其延伸到各个经络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了病情治疗的目的[2]。方法当中的捏脊就是对于督脉和足太阳经等进行拿捏,它能有效的实现阴阳调理和通经这一目的,进而能够对患儿的脾胃失常进行调整治疗厌食症,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小儿厌食症和消化腺分泌都较为柔弱,所以在选择推拿穴位的时候应该对足三里和四横纹等穴位进行揉捏,这样就能够对足三里进行轻微的刺激,以达到健脾的效果。本研究当中所提到的穴位,可以协助小儿将胃液以及蛋白酶等进行激活处理,这能够提升血清当中的淀粉和尿淀粉酶的活性,能够促进肠吸收[3]。小儿厌食症,还和微量元素存在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如果长时间对小儿进行推拿而不重视锌元素摄人,也无法达到根本性的治疗,所以在推拿停止以后可能会出现反复复发的情况,因此需要重视这种症状。
厌食的病因大致分为四方面:一是有的家长总想让孩子多吃一点“好东西”,于是恣食肥甘厚腻之品,或衣着过暖阴伤风热,导致脾胃积热;二是暴饮暴食或感受外邪,导致伤食;三是过食生冷瓜果饮料,导致脾胃虚寒;四是禀承父母体质,或孕期失于调养,受母体血热熏蒸,内蕴胎毒导致脾胃运化失调。
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儿童宠爱异常,非常容易引起小儿饮食不规律而引发厌食症[4]。最近几年,小儿厌食症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如小儿出现厌食症,家长普遍会强制小儿进食,部分患儿出现好转,而部分患儿病情会恶化。为解决小儿厌食症,降低厌食症对小儿产生的不良影响,就需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关于厌食症的论述,中医普遍将其归纳在纳呆、疳积以及积滞的范畴中。
最早时期,关于厌食症的论述可见于《内经》,其中就有记载“思伤脾,怒伤肝,怒胜思”由此说明肝胃不和就会引发脾胃犯病,产生厌食。《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5]记载:脾胃冷,故不能消化。当补脾益,黄散主之”由此认为治疗该种疾病应从补脾开始。有学者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分别从临床症状分型与用药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可将厌食症归类为脾虚食积、脾胃阴虚、脾胃气虚、脾虚湿困等证型。但另有学者就认为,脾重点并不是补,而是健运,因而推崇小儿厌食症以维护脾气为主,通过调和脾胃、辅助运化等方式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并且同时还指出,即便是脾胃虚弱的患儿,使用补运兼施的方法疗效同样较为显著。中医小儿推拿治疗,可依据患儿的具体表现、发病因素、疾病类型等采取适当的推拿治疗方法,促进患儿痊愈,消除厌食症[6]。推拿治疗的时候,主要是穴位推拿,并以此延长至各个经络。依据不同症状的厌食,推拿穴位会发生变化,以此就可激活蛋白酶与胃液,提高血清淀粉与尿淀粉酶的活性,由此促进吸收。
综上所述,治疗小儿厌食症,常规方法与推拿治疗均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相对而言中医小儿推拿治疗方法效果更为显著,更有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龙洋,文杰,江山,等.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厌食症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15(3):75-77.
[2]金义成.小儿推拿学[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2013:391-393.
[3]江苏新医学院编.中医学[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385-388.
[4]北京中医学院.内经讲义·经络[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91-993.
[5]江育仁.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331-333.
[6]邓铁涛.实用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63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