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为临床上多见的一类疾病,其具有传染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途径多等特点,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并发症,更有甚者可能因此丧失宝贵的生命,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降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生风险”、“既病防传,选择有效治疗方案”、“瘥后防复,提出恢复期康复方案”三方面探讨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从而达到减少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尽可能防止轻症转重症,有效降低死亡率与复发率的目的。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中草药;治未病;预防及控制
《黄帝内经》首先提出“治未病”的理念,其理念归纳概括为“未病先防、既病防传、瘥后防复”三个方面[1]。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为临床上多见的一类疾病,其发病多是衣原体、细菌或病毒等微生物通过鼻腔、咽喉、肺、支气管以及气管等呼吸道部位进入机体从而引发可传染性疾病[2]。其具有传染速度快(特别在不通风的人口密集场所)、传播范围广(易感人群广)、传播途径多(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等多种途径)等特点,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更有甚者可能因此丧失宝贵的生命。疫病是一类急性烈性传染性疾病,而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3],又称“温病、疫疠、时行、厉气”等,在《瘟疫论》中指出“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又曰“疫者感天地之疠气”。其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等特点[4],社会影响巨大,瘟疫自古以来都是人类防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1 未病先防,降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生风险
“未病先防”即在未得病之前,采用各类有效及时的措施,防止次疾病的出现。“未病先防”是“治未病”的首要原则[5],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实为一类疾病,涉及多种呼吸道疾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造成大范围传播,社会危害性大。
1.1早期筛查,识别高危人群
呼吸道传染疾病基本需要尽早进行有效的病原体治疗,如甲流推荐发病48小时内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就连发病进程较缓慢的肺结核,也应遵循早期、联合、全程、适量、规则用药的施治原则。所以,及早筛查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对防控该类疾病是很有帮助的。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之中,往往发生在老年人、儿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另外,医院工作人员、探视人员以及患者家属等与患者密切接触者都是易感染人群。非典型肺炎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6-7],但青壮年多为轻型/普通型患者,而重症/危重症都发生在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患者。
1.2科学运动,调整身体机能
《吕氏春秋·季春纪》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8],表现了古人注重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人们通过合理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既能强身健体,也可达到心情放松的目的,使其能够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9],进而可以战胜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
1.3 规范用药,加强膳食营养
中草药的使用在中医最常用的一种预防疾病的手段,利用中草药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使机体达到平衡状态,平衡状态的人体是不容易生病的。益肺解毒汤是我院用于高危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的方剂,能预防病毒感染,增强体质的方剂。外用中药也可预防疫病,如尚未感受邪气的易感人群佩戴香囊辟瘟囊用于预防瘟疫[10],现有专家推荐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使用具有顾护卫气作用的方剂,如玉屏风散加减桑菊饮,用于体虚人群流感的预防。用贯众连翘汤、桉梅合剂、贯众合剂 等方剂水煎服预防流感[11],预防效果显著。
《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说明搭配合理,营养均衡的饮食可提供人体精气,按时就餐,适量饮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综合上述各因素,能更有效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率。
2 既病防传,选择有效治疗方案
疾病确诊后需防止发展成更重的疾病类型。疾病会引起患者的焦虑,可能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忧虑惊恐,消耗人体正气,阻滞气血循环,加快疾病进展速度。王珈等[12]研究发现,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有人因为过度紧张、恐惧,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病情加重。陈益昀等[13]在治疗非典型肺炎过程中观察到,女性患者月经期等免疫力下降期间易发生病情变化,即容易病情加重,所以患者月经期期间,可适当加用养血调经药物,以防止患者病情的加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清肺排毒汤”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经临床使用总有效率可达 90%以上[14-15]。在新冠肺炎发病早期病情尚未恶化时,加用西洋参、黄芪等补气扶正药物,可保护人体多个器官,尤其是肺部,能有效控制重症病情、降低病死率[16]。因此使用中医药治疗疫病,可以起到防止病情加重及降低疾病病死率的作用。
3 瘥后防复,提出恢复期康复方案
瘥后防复即治愈后要防止疾病复发。近期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断出现患者治愈出院后复检核酸恢复阳性结果[17]。说明治愈出院不是疾病治疗防的终点,应调养生息,防止疾病复发。对于出院后影像学或临床症状未完全消失的患者,可继续服用“清肺排毒汤”等方法避免疾病复发。
4.小结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染性强,预防工作是关键,从未病先防、既病防传、瘥后防复 3个层次出发,探讨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从而达到减少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尽可能防止轻症转重症,有效降低死亡率与复发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欧阳广泽,孟翔.经方体系下的"治未病"理论[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4):619-622.
[2]贾春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方法探讨[J].保健文汇,2019,(9):182-183.
[3]奚肇庆,周仲瑛.从《温热论》考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辨治[J/OL].江苏中医药:1-2[2020-03-13].
[4] Chen N,Zhou M,Dong X,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J/OL]. Lancet,2020:1-7[2020-01-30].
[5]张燕.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预防[J/OL].中医药信息:1-6[2020-03-13].
[6]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9):1731-1752.
[7]李建生,李素云,谢洋,等.河南省524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分布[J/OL].中医杂志.
[8]陆玖.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吕氏春秋[M]. 北 京:中华书局,2011:73.
[9]李红.流行性感冒的特征与预防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0):84.
[10]张晋,宋昌梅,杲春阳,等.中药香囊辟瘟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应用探讨.北京中医药.
[11]许炳章.中草药防治流行性感冒的研究现况及前景[J].饮食保健,2019,6(16):297.
[12]王珈,王迪,苏鑫.从中医药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的
作用看中医理论[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5,6(1):59-60.
[13]陈益昀,石占成,石英秀,等. 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初步
认识和治疗体会[J]. 河北中医,2003,25(10):725-727.
[1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有效方剂筛选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EB/OL].(2020-02-06)[2020-02-22].
[15]赵静,田赛赛,杨健,等.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探讨[J/OL]. 中草药,2020.
[16]邹璐,喻晓,吴雨沁,等.中医药防治重症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的分析和思考[J/OL].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17]中国新闻网.成都一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院10日后复检出核酸阳性[Z/OL].(202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