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早期肺癌诊断的价值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2期   作者:孙巍
[导读] 目的 CT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早期肺癌诊断的价值
        【摘要】目的 CT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早期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3月-2020年3月为时间节点,选取肺癌患者23例及肺良性病变者33例,均开展CT增强扫描,且与病理标本结果作对比,分析肺癌动态增强的表现与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的CT强化峰值、时间密度曲线、强化形态与肺良性病变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CT强化峰值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肺癌组织学类型之间有紧密联系。结论 CT动态增强检查能够将肺癌的血供特点给反映出来,因此,可依据强化峰值对肿瘤的转移、侵袭情况进行推测。
【关键词】肺癌;CT;动态增强扫描
        The value of DYNAMIC enhanced CT scan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lung cancer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dynamic enhanced CT scan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lung cancer.Methods 23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nd 33 patients with benign lung lesions were selected from March 2019 to March 2020 as the time node in our hospital. CT enhanced scan was performed and compared with pathological specimen result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ynamic enhancement of lung cancer and pathological results.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T enhancement peak, time density curve and enhancement morphology between lung cancer group and lung benign disease group (P < 0.05).CT enhancement peak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clinical stage, and histological type of lung cancer.Conclusion CT dynamic enhancement examination can reflect the blood supply characteristics of lung cancer. Therefore, the metastasis and invasion of tumor can be speculated based on the enhancement peak.
【 Key words 】 lung cancer;Computed tomography (CT);Dynamic enhanced scan


        早期肺癌多借助影像学来进行诊断,而肿瘤实为一种血管生成依赖性疾病。由于肺癌的血供与良性病变之间,有着明显不同,借助对比剂注射之后所呈现出的组织密度变化,许多研究凭借CT增强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小肺癌进行鉴别诊断[1]。本文围绕23例肺癌患者,开展CT增强扫描,得到其相关参数,且对比于病理结果,就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对比,评定其应用价值,现对此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这一期间内,选取所收治的肺癌患者,共计23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性15例,女8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45.9岁。另选取同期肺良性病变者,共计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5.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全部患者在手术开始前,都没有进行放、化疗,在扫描时,叮嘱患者重复屏气,且做好尽可能做到呼吸深度一致。在进行动态扫描操作前,首先需要进行预平扫;用Siemens sensation 10扫描机进行各项操作,调节扫描所需条件,即200mA,120kV,矩阵为512×512,扫描时间为0.5s,层距2mm,层厚2mm。需要指出的是,增强扫描的层距、层厚、位置一致于平扫。用90ml的Omnipaque(350mgI/ml),并联合高压注射器(控制流速为3ml/s),通过病变对侧的肘静脉进行图注。完成注药操作后,等待30s,然后便可扫描操作;另外,还需要在完成注药之后的1~7分钟时(以分钟为单位),进行延时扫描。用CT值对病变中心层面进行测量,并将平扫CT值进行测量,强化峰值(PH)即为病灶增强处理之后的最大CT值将平扫值减去。获取病灶准确的时间-密度曲线(T-DC),且把病灶(s)-主动脉(A)强化值比(S/A)给计算出来,也就是病变PH与同时期主动脉CT值之间的比值。
1.3统计学处理
        文中各项数据均用SPSS17.0来处理,分别行t、F检验,若经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则用P<0.05来表示。
2.结果
2.1增强达峰时间
        21例肺癌患者达峰值的时间为3~4min,2例为2~3min,均值3min。
2.2强化峰值
        肺癌的平扫CT值对比于良性肿瘤、结核、炎症,都没有显著差异(F=1.82,P>0.05),所以,CT平扫不适合肺癌鉴别,见表1。
表1  病变平扫的CT值对比
 
        4种病变之间的强化峰值对比,差异明显(P<0.05)。肺癌的强化峰值较良性肿瘤、结核,明显偏高(P<0.05),但炎性病灶见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4种病变之间的S/A比值对比,差异突出(P<0.05)。肺癌患者的S/A值较之良性肿瘤、结核者,显著偏高(P<0.05),而其对比于炎性病灶,差异不突出(P>0.05),见表2。
表2  各种病变之间的PH值对比
 
2.3强化形态分析
        一共可分为5种类型:其一,均匀强化,增强之后没有肉眼能进行分辨的密度不均匀区;其二,不均匀强化,在增强之后,能够观察到片状、条状的强化显著区;其三,周围有明显强化,病灶外围存在部分强化,而中心不强化;其四,薄膜状强化,即病灶边缘被薄层强化环绕,强化的包膜层厚度较结节半径,仅为其一般;其物,没有强化。12例肺癌患者显示存在均匀强化,结核强化模式多为包膜状强化;炎症病灶中6例为周围强化;良性肿瘤大多没有强化。均匀强化仅观察到肺癌,因此,对肺癌进行判断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56%。
3.讨论
        造影剂注射后进入支气管动脉大约需时11~19秒;60s后一半以上的造影剂到达肺的血管外间隙[2]。由于肺癌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在20s后对肺癌进行扫描,因造影剂已进入支气管动脉,肺癌开始强化;在注入造影剂2~3min时扫描,由于造影剂在病灶内不断滞留,强化程度逐步增高达到峰值。有学者[3]利用常规CT进行了动态增强扫描,认为肺癌的强化峰值出现在5min左右。本文中腺癌的强化峰值到达时间就早于鳞癌。所以我们对肺癌的增强扫描推荐以下方案:90~100ml的剂量,3ml/s的速度,开始注射造影剂0.5min后开始扫描,分别于注药后1~7min延时扫描,每隔1min扫描1次。因为这样既可以获得肺癌的强化峰值,又能得到其准确的增强模式,即增强曲线。而在强化形态上,包膜状强化很少见于其它性质结节,可能因为结核处于不同的发展时期,从而病灶内干酪样坏死物与周围纤维组织及肉芽组织所占的比例不同有关。本文根据包膜状强化判断结核,敏感性为56%,特异性为100%。
        综上所述,采用CT动态增强检查,可以比较准确的把肺癌的血供特点给反映出来,因而可据此对肿瘤转移、侵袭情况实施相应推测。
参考文献:
[1]尹玲. 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在诊断右肺上叶肺癌及纵膈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 103(05):58-60+97.
[2]姜涛, 肖喜刚, 刘炳环,等. 动态CT增强对结节样肺癌与结节样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J].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17, 000(002):62-64.
[3]周磊, 李秋菊. 肺癌、肺结核球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分析[J]. 吉林医学, 2019, 035(011):2415-24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