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治疗四肢骨折疼痛患者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月4期   作者:张玉瑛
[导读] 探究分析中药外敷治疗四肢骨折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张玉瑛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2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药外敷治疗四肢骨折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到我院就诊治疗的共计9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实验组(n=45)。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后进行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止痛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VAS评分、肢体肿胀评分和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中药外敷治疗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且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肢体肿胀水平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用于四肢骨折的镇痛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患者及其家属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外敷治疗;四肢骨折;疼痛;止痛;肿胀水平;疼痛评分;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 pain.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 and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45)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45) by computer grouping method.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mall splint fixation after reduction by manipula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analgesic car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is basis. VAS score, limb swelling score and clinical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VAS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exter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level of limb swelling was lower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analgesic treatment of limb fracture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atient's pai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body, and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nursing work,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 key words 】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mb fractures; The pain; The pain; Swelling level; Pain rating; satisfaction

   骨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具体是指机体骨结构部分或者连续性完全断裂,大多由外力损伤或者长期累积劳损导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骨折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四肢是人体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一旦发生骨折,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甚至无法忍受[1]。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如果骨折发生后不及时的治疗将会引起进一步的肿胀、感染,甚至可能会造成神经系统的病变,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大多采用手法复位后进行小夹板固定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段进行治疗,治疗具有一定创伤性,因此需要充分做好治疗过程的镇痛处理,促进患者骨质的愈合、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通过选择在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这一时间段到我院骨科就诊的共计9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中药外敷治疗四肢骨折疼痛患者的临床具体效果及其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这一时间段到我院骨科就诊治疗的共计9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实验组(n=45)。对照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24岁、年龄最大76岁,平均年龄为(57.1±2.4)岁,实验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25岁、年龄最大75岁,平均年龄为(56.9±2.6)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在四肢骨折后及时进行X线、MRI诊断检查;确定无治疗禁忌症后进行手法复位并进行小夹板固定治疗;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本院研究工作,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中途退出、转院患者;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者沟通障碍的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两组四肢骨折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结果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给予常规止痛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受损皮肤进行清洁处理,安排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进行手法复位,并利用小夹板进行固定,受伤后三日内均口服止痛药进行镇痛。实验组四肢骨折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治疗。配方名为金黄散,其基本方为:30g黄连、30g大黄、30g黄芪、黄芩30g、郁金30g、黄柏30g、甘草1.5g。将所有中草药材研磨后加入龙脑1.5g再次研匀。外敷之前利用蜂蜜对药材进行调和,后均匀涂抹在干净、干燥的纱布上并外敷于四肢骨折的位置,利用医用胶带进行固定后再进行小夹板固定,外敷治疗前三天需要每日换药,三天后每两天换药一次,连续治疗半个月[2]。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分10分,分数越高,疼痛感越强烈)、肢体肿胀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肢体肿胀水平越高)和护理满意度(以百分比进行表示,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太满意三个指标)得出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算,计量资料行卡方检验,当P<0.05的时候,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四肢骨折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对比
   由表1可见,实验组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接受中药外敷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四肢骨折患者的肢体肿胀评分对比
2.3两组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由表3可见,实验组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接受中药外敷治疗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四肢骨折包括上肢骨折和下肢骨折,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以老年群体较为多发。骨折带来的疼痛感会对人体的机体生理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上要及时的采取科学、优质的护理手段和镇痛治疗,以此缓解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患者因疼痛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缩短住院时间,提高骨折患者预后[3]。传统的止痛方法就是对四肢骨折患者的具体骨折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并在进行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固定后直接口服止痛药进行镇痛。但是骨折疾病的疼痛剧烈且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止痛药的功效不尽相同,可能会出现口服了镇痛药物后依然疼痛无法忍受的情况,不利于患者的创口愈合和疾病恢复。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医疗事业发展过程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西医治疗手段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可能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不可逆的损伤,因此中西结合的治疗手段逐渐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4]。中医讲究的是辩证、整体治疗,需要通过利用合理的配方进行对症下药,且药性相对温和,毒副作用小,能够在明显控制患者的病情同时,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中医外科药物金黄散的外敷应用具有通络、凉血、化瘀、止痛的效果,是临床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的常用药方,该基本方中,大黄能够起到散热的功效;黄连清热、解毒;黄柏凉血;甘草缓解疼痛。加用蜂蜜进行调和的目的是减少药物直接接触患者表皮产生刺激,减少了肢体肿胀的发生,能够温和的促进四肢骨折患者机体的进一步恢复,提高骨折疾病的预后,患者及其家属也更能接受这种治疗方式,有利于医患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本次研究通过选择在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这一时间段到我院骨科就诊的共计9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中药外敷治疗四肢骨折疼痛患者的临床具体效果及其价值,结果显示:实验组四肢骨折患者经过中药外敷治疗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且和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相比,肢体的肿胀水平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药外敷用于四肢骨折的镇痛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患者及其家属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磊.中药外敷治疗四肢骨折损伤早期疗效探讨[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4):119-120.
[2]闫玲.四肢骨折术后应用中药外敷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7):883-884.
[3]杨福林.中药膏药外敷治疗四肢骨折损伤早期疗效观察研究[J].糖尿病天地,2019,16(7):25-26.
[4]顾鲁军.联用中药外敷疗法和手法复位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研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2):86-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